阿难答
元朝蒙古宗王。元世祖孙,忙哥刺子。至元十五年(1278)袭安西王。封地主要在甘、青、宁、川北和陕西西北部。自幼信奉伊斯兰教,其部下十五万人,大部归依。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死,阴谋自立,事泄被杀。属下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蒙古人,多为今东乡族的先民。
元朝蒙古宗王。元世祖孙,忙哥刺子。至元十五年(1278)袭安西王。封地主要在甘、青、宁、川北和陕西西北部。自幼信奉伊斯兰教,其部下十五万人,大部归依。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死,阴谋自立,事泄被杀。属下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蒙古人,多为今东乡族的先民。
见“芙蓉城”。
见“固山额真”。
僧官名。汉语与梵语合称。维即纲,那即梵语羯摩陀那省称,意为寺院中管理僧务的知事僧,或意译为“悦众”者。佛教各寺院皆设,在上坐、寺主之下。北魏、北齐诸州、镇、郡、县皆置,为沙门曹主要长官之一,分管各地僧
书名。魏晋之际向秀、郭象著。据《晋书·向秀传》,向秀作《庄子注》,郭象在向注的基础上,“述而广之”,别为一书。而据《晋书·郭象传》,向秀作《庄子注》,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卒。郭象即注此二篇,
军吏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亦作敦长。战国时秦国已置,为五人之长。后地位稍高,但仍属低级军吏。《汉书·陈胜传》:“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颜师古注:“人所聚曰屯,为其长帅也。”东
书名。清喻昌撰。六卷。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证治的法则(“法”),明确指出一般在辨证治疗上易犯错误,提出禁例(“律”),故以“法律”为书名。卷一阐发四诊之法律和《内经
书名。北齐元晖业撰。四十卷。记北魏藩王家世。已佚。
古国名。战国至秦汉时,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与贵州交接地区。居民有夷、濮、羌、僰等,统称夜郎。今彝、布依、仡佬等族与之有渊源关系。秦及汉初,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地多雨潦,少牲畜
即“珊竹”。
清代人丁之一。亦称更名屯丁、更名田丁。清初以明代各藩所占之田归民垦种,名更名田,耕种该项田地之人丁名更名丁。丁岁纳银一钱至三钱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