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分魏郡东部置。治馆陶(今县)。属冀州。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县、大名县东部,山东冠县、莘县及聊城市西堂邑等地。属司州。北魏属相州。东魏又属司州。北周复属相州。隋开皇初废。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分魏郡东部置。治馆陶(今县)。属冀州。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县、大名县东部,山东冠县、莘县及聊城市西堂邑等地。属司州。北魏属相州。东魏又属司州。北周复属相州。隋开皇初废。
彝族他称之一。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统治等级。自认血统高贵。不及彝族总人口7%,但占有70%以上土地与大量牲畜及众多奴隶,即明清史籍中所称的黑罗罗。
周代人在春夏秋冬四季每季的首月,以刚收成的农作物报谢祖宗的祭祀。四时祭名,说法不一。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说,春祭叫“祠”;夏祭叫“礿”(或作禴);秋祭叫“尝”;冬季叫“烝”。其中,祠即“食”(后写作“
绘画术语。见“吴道子”、“曹衣吴带”。
书名。明冯从吾撰。四卷。记元代学者八十二人,每人一传。大抵以《元史·儒学传》为主,旁采其他志乘,根据学术成就大小,有大笔特书者,亦有简记附传者。元儒讲学著作,极少传世,亦无汇集诸家明其传授之著作。作者
1530—1569明福建莆田人,字若雨。嘉靖进士。初授临川知县,征授御史。弹劾权奸无所避。知严世蕃被戍雷州(今属广东),留家不赴戍所,与党羽罗龙文密谋活动。遂上疏揭告其状,奉诏逮捕二人,尽按其不法事,
书名。明李化龙撰。十五卷。万历中,播州(辖境约当今贵州遵义、桐梓等县地)宣慰司土官杨应龙叛乱,明廷命化龙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率兵进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定,以其地置遵义、平越二府。旋化
老子的尊称。道教奉先秦道家老子为教祖,认为其至尊无上,故名。《魏书·释老志》:“谦之守志嵩岳,精专不懈,以神瑞二年,忽遇大神,……称太上老君。”《老子内传》亦有记载:“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
即“田需”。
西突厥汗国官名。与俟利发共议国事。
1085—1147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字元镇。崇宁进士。南渡后,历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陈战、守、避三策,为御史中丞。绍兴四年(1134),任参知政事,力荐岳飞收复襄阳,旋拜右相兼知枢密院事。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