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捕衙门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所属机构。掌理所属武职之铨选任用及打牲、捕鱼之事。顺治十八年(1661)裁尚膳监,改用今名。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六人、催总四人,分办所属事务。所属有吉林“打牲乌拉处”等机构。康熙十六年(1677)改称都虞司,遂废。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所属机构。掌理所属武职之铨选任用及打牲、捕鱼之事。顺治十八年(1661)裁尚膳监,改用今名。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六人、催总四人,分办所属事务。所属有吉林“打牲乌拉处”等机构。康熙十六年(1677)改称都虞司,遂废。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设。为武职从九品之封赠。参见“武职封赠”。
?—1164西辽德宗耶律大石之子。康国十年(1143)耶律大石病死,因年幼,由大石皇后塔不烟执政七年。1151年即位,改元绍兴。在位十三年,病死。庙号仁宗。
见“三分损益”。
官名。唐贞元二年(786)置,为左千牛卫长官,一人,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领之。北宋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
春秋地名。确址不详,约在今河南温县境。又有在今清丰县东南瓦屋头、尉氏县西南洧川南及滑县东诸说。《左传》隐公八年(前715):“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即此。
源自今湖北房县西北,东流经保康北,东北至谷城县南入汉水。今保康县境以下称南河。《左传》桓公十二年(前700):楚伐绞,“楚师分涉于彭”,即此。
即“太姜”。
又译克烈夷、怯列、凯烈、杰列宜、客烈亦惕等。部落名。游牧于鄂尔浑和土拉河流域,东邻蒙古各部,西接乃蛮,北连蔑里乞。贵族信仰聂思脱里派基督教,首领磨古斯、忽尔札忽思皆为教名。《辽史》中与蒙古诸部概称为阻
宋代医官阶官名。政和三年(1113)增置,从八品。
土司名。后称都坪长官司。明洪武六年(1373)改元台蓬若洞住溪等处长官司置,以原定云路土总管何清之裔何梦霖为长官,属思州宣慰使司(治今岑巩)。二十五年省入黄道溪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复置,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