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都尉司

都尉司

官署名。(1)亦简称都尉。金末置,直属枢密院,设于正大年间,原为总领司,后更名。长官为都尉,秩正四品,以曾秉帅权者充任,不受地方帅府行院统辖。天兴元年(1232)设都尉司多达十四个(一说十三个)。每司军兵不下万人,由各路精选。(2)明初改拱卫指挥使司而置,为正三品衙门。掌领校尉之事。洪武三年(1370)改为亲军都尉府。

猜你喜欢

  • 恩信

    魏晋时依附人口之一。政府可用以赏赐给贵族官僚,其地位与客相近。

  • 朱寘鐇

    ?—1510明宗室。庆靖王朱㮵后裔。 弘治五年(1492)袭封安化王。正德五年(1510)以讨刘瑾为名,于安化(今甘肃庆阳)起兵,为官兵擒获,械送京师处死。详见“寘鐇之乱”。

  • 相州

    北魏天兴四年(401)分冀州置。治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辖境相当今河北邢台市、广宗县以南,河南林州、汤阴、清丰、范县等县以北,山东武城县、莘县以西地区。其后屡有改变。东魏天平元年(534)改为

  •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官名。五代始置,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统兵官之一,位副都指挥使下。北宋初,因分置为马军司、步军司,其员常缺,后废。

  • 鸣条

    亦名高堠原。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县东。相传汤伐夏桀,战于鸣条之野,即此。

  • 朱谕

    朱(硃)文书名。(1)清代皇帝用朱笔亲自书写的谕令。(2)清代由大学士草拟,呈皇帝审定同意,再用朱笔誊写于黄折的上谕。一般是颁发各部院衙门,传其堂官亲领。(3)清代军机处草拟的谕旨,经皇帝朱笔修改颁发

  • 黄牛寨

    地名。即今陕西凤县东北黄牛铺。《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二年955)王景伐蜀,“拔黄牛等八寨”,即此。

  • 斗子

    宋代下等役人之一,掌仓库出纳用斗。一般差下户充当,或招募。常与节级(小头目)合称“斗级”。参见“库子”。

  • 中都官

    汉代京师诸官府的统称。《汉书·昭帝纪》:“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颜师古注:“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亦指京师诸官府之官吏。《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以佐史补中都官。”司马贞索隐:“谓京师诸官府吏。

  • 陈吊眼

    ?—1282宋末元初漳州(今属福建)人。畲民。宋景炎元年(1276),曾从张世杰攻泉州降元守臣蒲寿庚。后一度降元。至元十七年(1280)八月,与父文桂、叔桂龙等举兵反,据漳州城,众达十万。十九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