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周置。夏官府司勋司次官,佐司勋中大夫掌六勋之赏,以酬其功。正四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北齐置,为州、郡、县属官,与光迎主簿专掌迎接新任长官之事,位在同级功曹、主簿之上,能优先入仕。南朝陈诸州亦置光迎主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饬各省改良监狱,各省遂在省城设立新式监狱。标榜仿照东西各国管理方法,注重对犯人的教育改造,改善监狱设施及卫生条件,以为通省典范,故名。
即东海女真。明人对文化较低的女真人的贬称。初指分布在黑龙江支流忽喇温江(今嫩江)沿岸居民。后多迁至今吉林东北大乌拉城一带,发展为较进步的海西女真。朝鲜史中所谓兀狄哈或七姓野人,实为忽喇温别名。明代野人
①西晋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字君夫。司马昭妻弟。历位清显,封山都县公。官至后将军。性豪侈,用赤石脂泥壁,与石崇斗富。有才力而无行检。又以与崇养鸩为毒之事,有司论正重罪,诏特原之。由是肆意行事,无
清军与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间的战役。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土谢图汗为名,率军二万越呼伦池而南,进至索岳尔济山附近,旋在乌尔会河(即乌拉桂河)一带与清军遭遇,噶尔丹布弓形阵,配以
官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置,为中官正副贰,员一人,正六品上。
或称包衣三旗,简称内府三旗。清代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包衣隶属于内务府的专称。顺治初,内府三旗隶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十三年(1674)改隶内务府总管。三十四年又隶领侍卫内大臣。雍正元年(1723)仍
一译哈喇都管伯克、喀喇都观伯克。新疆维吾尔语音译。官名。管理围场、台站、卡伦,并修造兵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至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
官署名。西夏置。掌车具作坊。仁宗仁孝《天盛年改定新律》属五品(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