轪县
春秋弦国,西汉轪国,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置县。治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两汉属江夏郡,魏、晋初属弋阳郡,晋惠帝还属江夏郡。永嘉后徙废。
春秋弦国,西汉轪国,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置县。治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两汉属江夏郡,魏、晋初属弋阳郡,晋惠帝还属江夏郡。永嘉后徙废。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一日(1906.4.24)在广东汕头创刊。半月刊。曾杏村主编。以方言潮语撰著,宣传新学。已知发行十九期。
?—1875清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字鹤汀。嘉庆繙译举人。历任军机章京、尚书、都统等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军机大臣。咸丰元年(1851)授文华殿大学士,加钦差大臣,督办广西军务。镇压太平军,
书名。清钱大昕撰。二卷。大昕以胡三省《通鉴注》援引虽详赡,但疏踳处仍不少,因撮其较甚者,辨而正之,得一百四十余条,皆剖析精到,尤于音韵、文字、职官、氏族多所发明。
一作泗川郡(《史记》、《汉书》高祖纪)。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置。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宿迁、泗洪等市、县以西,萧县、涡阳、凤台等县以东地区。秦末曾移治沛县(今
官署名。元代置。秩正三品,掌东宫马畜,隶詹事院、储政院。大德十一年(1307)置,后罢。文宗天历二年(1329)复立。置卿、太监、少监、丞各二员。
在汉魏雒阳城(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北部华林园内。三国魏黄初五年(224)所凿,引谷水入城汇注于此。池中有九华台,为帝王游乐之所。西晋、北魏时每岁三月上巳百官公卿以至庶民多修禊于此。
或作牂柯水。《史记·西南夷列传》:“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水经·温水注》:“豚水,东径牂柯郡且兰县,谓之牂柯水。”即今北盘江,一说即今濛江。其下游指今红水河及西江。又有沅江、乌江等说。
显贵的豪门世族。《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于是收爽、羲……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桓范字元则,世为冠族。”
《汉书·地理志》合浦郡临允县(今广东新兴县西南):“牢水北入高要(今肇庆市),入郁(今西江),过郡三,行五百三十里。”王先谦《汉书补注》:“上‘入’当为‘至’;‘郡三’,当作‘郡二’:合浦、苍梧。”又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国伦敦教会在天津英租界设立。初设中学科,后设预科及大学科。各科修业均为四年。大学科分文学部与理学部两部,前二年授各基础科学,后二年为分科。文学部分科科目有文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