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①西周时申国都邑。今河南南阳县北。《诗·大雅·崧高》:“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皆即此。②贵霜王朝副王名。或以为系sahi(意指王)之音译。据《后汉书·班超传》,和帝永元二年(90),贵霜因求尚汉公主不得,遣谢将兵七万攻班超。然因抄略无所得,赴龟兹求援的使者又为超伏兵杀尽,乃请罪,超纵遣之。贵霜从此慑服,岁奉贡献。
①西周时申国都邑。今河南南阳县北。《诗·大雅·崧高》:“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皆即此。②贵霜王朝副王名。或以为系sahi(意指王)之音译。据《后汉书·班超传》,和帝永元二年(90),贵霜因求尚汉公主不得,遣谢将兵七万攻班超。然因抄略无所得,赴龟兹求援的使者又为超伏兵杀尽,乃请罪,超纵遣之。贵霜从此慑服,岁奉贡献。
即“鲍叔牙”。
相传为颛项之后裔,曾吞玄鸟卵而生大业,大业为秦之先祖。
殷墟甲骨文作大甲。商王。名至。汤之孙,太丁子。大甲是庙号。继仲壬即位,因不理政事,暴虐,不遵汤之法,被伊尹放于桐宫(今河南偃师境)。伊尹摄政三年,他悔过自新,遂被迎归复位。一说伊尹放逐太甲,自立为王,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分布于大、小榆谷(今青海贵德东)一带,与先零羌为邻。东汉初,因先零羌被汉军击败,畏徙安夷(今青海平安)。建初元年(76),因反抗县官压迫,为汉兵镇压,部落散亡。后渐与汉族融合。
即“广仁城”。
春秋时卫国史官。字子鱼,亦称史鱼。以正直闻名于世。卫灵公不用贤人蘧伯玉,而亲佞臣弥子瑕,屡谏,不听。后以尸谏,灵公感动,悔改前非。《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或名金台驿。北宋镇州和辽幽州之间重要止宿屯驻之所。在今河北保定市东关外。《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乘灭北汉之势,移师征辽,往返途经于此。
符节。(1)使臣所持凭信。多以羽、旄牛尾编制。《周礼·地官·掌节》:“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郑玄注:“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者,执以行为信。”《汉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香山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1233金始祖函普弟保活里之后。初补亲卫军,章宗时选充护卫。泰和六年(1206),任右翼都统,从平章仆散揆攻宋。贞祐三年(1215),历任知临洮、凤翔府事,兼元帅右都监,累与宋、夏军作战。后任签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