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不华
元隰州石楼(今属山西)人,字君实。泰定初,补中瑞司译史,历官嘉兴路治中,江南、陕西行台御史,河西道廉访佥事,移淮东,升副使。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出守淮安(今属江苏),以功升廉访使。十六年,大宋红巾军将领赵均用联合青军、黄军夹攻,十月,城破被杀。
元隰州石楼(今属山西)人,字君实。泰定初,补中瑞司译史,历官嘉兴路治中,江南、陕西行台御史,河西道廉访佥事,移淮东,升副使。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出守淮安(今属江苏),以功升廉访使。十六年,大宋红巾军将领赵均用联合青军、黄军夹攻,十月,城破被杀。
又译回跋、回怕里。辽代女真族部落。居地在今辽宁开原市老城镇(古之咸州)以东、松花江(古称束沫江)中段以南,以辉发河(古称回怕川或晦发川)为中心。介于生熟女真之间。属辽咸州兵马司统辖。
书名。崔斯哲编。十五卷。尽录康有为一生诗集十五种。1937年商务印书馆印行。
东捻军在山东弥河与清军的战斗。清同治六年(1867)十月,东捻军在江苏赣榆之战中大败。十一月赖文光率部由苏返鲁,又败于潍县、寿光。赖文光集中全军在寿光南、北阳河与弥河之间,和清军决战,由于兵力悬殊,部
?—535北魏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其先荆州蛮酋,被迁于代。初随尔朱荣,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建义元年(528),拜晋州刺史,封永安伯。以破薛修义、陈双炽、吕文欣有功,迁车骑将军,进爵南阳公。太
?—322晋丹阳(治今江苏南京)人,祖籍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字季思。吴名将甘宁曾孙。为郡主簿,察孝廉,州举秀才,为吴王常侍。镇压石冰之乱,赐爵都亭侯。值永嘉之乱,弃官归,与陈敏起兵叛,寻从顾荣共灭
1061—1134宋宗室。初字景贶,苏轼为改字德麟,自号聊復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玄孙。元祐六年(1091),签判颍州公事,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轼贬岭外,坐废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
1469—1530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永清,号静庵。弘治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得失。正德时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因上疏告宁王朱宸濠不法状,被诬,充军沈阳。宸濠诛,复职。嘉靖六年(1527
西晋人。曾为太学博士。著有《吴纪》、《帝王要略》、《丧服要略》等。
明代漕运方式之一。亦名改兑。宣德间采行*兑运时,官军既多勒索,粮户仍要运粮,于是成化七年(1471)改行长运。即让运军直赴江南各水次(小港口)交兑,粮户除原有加耗外,每石增缴渡江费一斗。十年,原交淮安
官名。掌管水源湖泽贡赋之官。《周礼·夏官》: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