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恪
南朝梁宗室。字景冲。齐萧嶷第二子。齐明帝建武中,为吴郡太守,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以奉他为名反于会稽,他逃避不知所在,以此见容。东昏侯时为侍中。入梁,历官司徒左长史、都官尚书、吏部尚书。大通二年(528),复任吴郡太守。
南朝梁宗室。字景冲。齐萧嶷第二子。齐明帝建武中,为吴郡太守,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以奉他为名反于会稽,他逃避不知所在,以此见容。东昏侯时为侍中。入梁,历官司徒左长史、都官尚书、吏部尚书。大通二年(528),复任吴郡太守。
坞一作。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洛河北。《晋书·魏浚传》:“及洛阳陷,屯于洛北石梁坞”;《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扬威将军魏浚屯洛北石梁”,皆即此。
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之文学、政治团体。崇祯时由太仓人张溥、张采等联合几社、应社等文社而成。主张复兴古学。先后于崇祯二年(1629)召开尹山大会,三年召开金陵大会,六年召开虎丘大会。复社以继承东林自居,
?—499北魏幽州(治今北京西南)人。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聚众起事,自称明法皇帝。寻被刺史李肃捕杀。
书名。清钱大昕撰。四卷。大昕以明初修《元史》,不列艺文之科,乃取当时文士撰述,录其都目,以补前史之缺。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各为一卷,其中再分子目若干。于辽、金作者亦附见于后。
官名。北齐置,东宫侍从武官,为太子三校之一。员二人,五品,隶太子左、右卫率。
西汉置。治今云南泸西县一带。属牂牁郡。南朝梁废。
约314—约349东晋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真长。少与母寓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家贫,织芒为生。为王导器重。娶明帝女庐陵公主。善言理,会稽王司马昱为宰相,与王
三国吴黄武中分建城县置阳乐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康乐县。治今江西万载县东北。属豫章郡。隋废。
官署名。清代乐部所属二署之一,专司郊庙祠祭奏乐事务。顺治元年(1644)设神乐观,乾隆八年(1743)改观为所。十九年,改为神乐署,提点改为署正,知所改为署丞。下置协律郎五人,司乐二十五人,乐生百八十
1498—1547明云南右卫(在今昆明)人,字道甫,号松山。回族。先祖为大食(阿拉伯)人,约在元以前入中国,居江南。明初,随沐英入滇,居右卫。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任卫辉、淮安二府知府,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