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日记
书名。清冯氏撰。抄本。上下卷。主要记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作者于浙江海宁乡间见闻。涉及太平天国乡官,土地政策,田赋,税捐,商业贸易,设绅董局,修海塘、道路以及与清军在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嘉兴一带的战事和洋枪队镇压太平军事。书后附“过兵记”、“过贼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
书名。清冯氏撰。抄本。上下卷。主要记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作者于浙江海宁乡间见闻。涉及太平天国乡官,土地政策,田赋,税捐,商业贸易,设绅董局,修海塘、道路以及与清军在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嘉兴一带的战事和洋枪队镇压太平军事。书后附“过兵记”、“过贼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
官署名。元代置,掌地方儒学。秩从五品。设于各行省所在地,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等事,并考校呈进著述。设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散阶称号。清代置。乾隆二十年(1755)始定,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六品及属八旗者正、从六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八旗改同绿营,只封正六品。五十一年,改为武略骑尉。参见“武职封赠”。
战国时楚国青铜器。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高18厘米,附耳有流。口沿外横列有铭文十二字,记楚王酓肯铸此鼎,以供岁尝之祭用,盖内铭“集脰(厨)”二字,盖上花纹间刻有“集脰(厨)肯鼎”四字
辽北面官类名。为辽北面中央政府机构中官员之总称。其官衙主要有契丹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辽重北轻南,故北
新疆新石器时代遗址。在今新疆疏附乌布拉提村西5公里处,帕米尔东麓。1972年调查。磨制石器与夹砂灰、褐陶共存。多半月形石镰,陶器口沿穿孔洞。
关名。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南。明成化四年(1468),“都掌蛮”起事,贵州帅毛荣由李子关进,伐木开路,叠石成桥,即此。
三公别称。古以三公比天之三台,衮即三公命服。《风俗通义·十反》:“(刘矩)三登台衮,号为名宰。”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属奎章阁学士院,掌管奎章阁图书、宝玩等物。官长为监司,正三品。下设司尉、亚尉、佥司、司丞等官。
官署名。金代地方统军机构。设于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天德二年(1150)改为西京路兵马都总管府。
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八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外协管左军都督府,在京锦衣卫、府军右卫等十二卫,及直隶镇江、太平二府,沈阳中屯各卫,平定、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