耖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于插秧。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犁之然后耙之,耙之然后耖之,耖之然后耢之。”其使用标志着南方水田稻作农业耕耙耖技术体系的成熟。
耖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于插秧。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犁之然后耙之,耙之然后耖之,耖之然后耢之。”其使用标志着南方水田稻作农业耕耙耖技术体系的成熟。
耖
明浙江金华人,字景先。从同邑许谦游,其学以诚意为主,而严于慎独持守之功,人称纯孝先生。太祖下婺州,进治国之道,授咨议,以亲老辞。李文忠等武臣曾师事之。著有《群经指要》、《读诗记》、《大学中庸发微》、《
1853—1917清末蒙古镶蓝旗人,巴岳特氏,字清弼。同治进士。曾任知县、知州。甲午战后历任山东兖沂曹济道,山西冀宁道、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八国联军之役率湘鄂军至太原“护驾”,授山西巡抚。光绪二十
1509—1559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号南江、遵岩居士,别号仲子。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监税通州,不久调礼部祠祭司。嘉靖十二年(1533)迁吏部考功员外郎,主广东乡试,进验封郎中。谪常州通判。历南都
南宋太学外舍生初次*参斋,须向本斋集正纳钱十七千,称斋用钱,然后准赴帘试,次日在官厨就餐。此后,每人每月纳斋用钱一千,请长假者、斋长、斋谕和内舍生免纳,贫乏者减半。参见“参斋”。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后赵石虎欲伐前燕,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即此。
即“监临”。
元济南(今属山东)人。黑马第五子。宪宗四年(1254),为京兆路奥鲁万户。中统四年(1263),任兴元、成都等路兵马左副元帅。至元元年(1264),任潼川路汉军都元帅。次年,于潼川大败宋夏贵军。驻守眉
官名。唐永昌元年(689)始置,隶尚书都省,一人,从六品上,与右司郎中同为尚书右丞副贰,监管兵、刑、工部诸司政务,举稽违,署符目,知宿直,位诸司员外郎上。神龙元年(705)省,次年复置。北宋初为寄禄官
戏曲剧本。 署长洲灵吴梅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于《小说林》,共四出,颂赞秋瑾轩亭就义,文词典雅。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掌内府库中的金银玉帛等物,正三命。下设内府中士以佐之。隋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