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会
即“老头会”。
即“老头会”。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之武职二十四班中第四班,拟伏波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拟光烈将军等号,班阶略高。
官名。又称伶、伶人、冷人。周代置,掌乐舞之事。《诗·邺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后代亦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
官名。秦、西汉为尚书令副贰,秩六百石。东汉为尚书台次官,职权益重,增秩至二千石。职掌拆阅封缄章奏文书,参议政事,谏诤驳议,监察百官。令不在,则代理其职。建安四年(99)分置左、右。魏、晋置为尚书省次官
连接可浮体于江河之上的一种桥梁形式。有船、皮筏、木排、竹筏数种浮体,用缆索加以维系,锚固在岸上或水中,再在上面铺筑桥面。有低浮桥、通航浮桥、开合浮桥等。最早记载见于《诗·大明》:“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宋代吏人出职的一项规定。俗称出职法,亦称流外出官法。吏人任职至法定年限,可补授将仕郎(迪功郎),并可免铨试直接注授差遣。枢密院、三司吏人,可补三班借职以上武官。内廷诸司主吏、三司大将,可补三班借职等。
即今山东泰山。《淮南子·墬形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
书名。清刘启彤译述,张之洞署名。四卷。是书从英文译出,故于英特详,然道里丈尺权量之数,或英或法,皆仍其旧。卷一为考源,记欧美各国、印度等车道纪略等;卷二为考工,记测地、建轨、计费等;卷三为考法,记运货
见“通天冠服”。
地名。(1)唐黎州都督府所属羁縻州,开元前置。黎州都督府在今四川汉源以西,金川以东。(2)唐咸亨前置。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凤仪镇。州名新、旧《唐书》地理志均无载,但据唐《王仁求碑》,仁求曾兼此州刺史。天
书名。太平天国印书。分第一、第二两部。第一部于清咸丰二年(1852)刊行。记杨秀清在广西永安(今蒙山)假托天父下凡,审判周锡能叛变投清一事。第二部于三年刊行。记杨秀清在天京(今南京)假托天父下凡,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