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
一译罗禅。俄国(Руссия)中文译名之一。清初文献称从西伯利亚来的俄国人为“罗刹”或“罗禅”,乃系对骚扰黑龙江地区的哥萨克之蔑称,以区别于从莫斯科来的俄国人。后者被称为鄂罗斯,用以尊重沙皇的使节。
一译罗禅。俄国(Руссия)中文译名之一。清初文献称从西伯利亚来的俄国人为“罗刹”或“罗禅”,乃系对骚扰黑龙江地区的哥萨克之蔑称,以区别于从莫斯科来的俄国人。后者被称为鄂罗斯,用以尊重沙皇的使节。
诗体名。亦称古诗、古风。与唐近体诗相对而言。产生较早,不拘句数,没有格律限制,形式比较自由,语言接近口语。常见的有四、五、七言,也有三、六言或杂言。
绘有驺虞图像之旗帜。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以白虎威猛,主杀,故用于督战;驺虞乃仁兽之名,每于危急时,用以传旨解兵罢战。《晋书·楚王玮传》:“帝用张华计,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麾众曰:‘楚王矫诏’。众皆
即“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泰国曼谷创刊。华侨主办,徐勤主编。宣传保皇立宪。辛亥革命前停刊。
书名。一名《长城金竟》。清石景芬著。六卷。记石氏在乡办团练,顽抗太平军于乐平、弋阳、上饶等地史事。起自咸丰三年(1853)四月,迄于同治三年(1864)。对被杀之官绅,均列传记其事。
见“库页岛”。
即“刘晟②”。
金地方建置。太宗天会六年(1128),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二路。北路以太原府为治所,辖节镇州三:汾、代、岚;刺史州九:忻、平定、石、葭、隩、宁化、岢岚、保德、管;县三十九;镇四十;堡十;寨八。宣宗兴定四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泰安直隶州为府,治泰安县(今泰安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地区(宁阳县除外)和聊城地区的东阿县地。1913年废。
①朝代名。始自周平王元年(前770)东迁,终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卒。亦有将周赧王五十九年至秦统一(前221)前的一段时期划归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②战国国名。周考王元年(前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