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经略安抚使

经略安抚使

官名。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以侬智高起义,置于广州、桂州,以本州知州兼任。其后,西南边帅多带此衔,以重其权。神宗熙宁五年(1072)又置于熙河、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等六路。后帅臣任河东、陕西、岭南路职任,亦带此衔。掌一路兵民之事,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籍,若事难专决,则具可否禀奏,事干机速边防及士卒抵罪,则听以便宜裁断。南宋初,广南西路沿置,广南东路置主管经略安抚使公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令襄阳、湖北帅守带此职衔,后罢。

猜你喜欢

  • 郑学

    经学流派之一。东汉郑玄所传之学。代表人物尚有三国魏王基、孙炎等。其学兼采经今古文两家之说,不复分别。以历史比较法注释儒家经典中记述的典章制度,少有“微言大义”,故当时经生多从郑学,不必更求各家。其学促

  • 太子仆寺主簿

    仆(僕)东宫官名。隋唐于太子仆寺内掌厩牧畜养、车骑驾驭与仪仗之事。唐置一员,正九品下。

  • 李维钧

    ?—1727清浙江嘉兴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由贡生选授都昌知县。五十三年,官直隶守道。雍正元年(1723)晋巡抚,首倡实行摊丁入地制度,特命为总督,后加兵部尚书衔。素与年羹尧交结往来。四年,以隐

  • 西都县

    东汉建安中分临羌县置。治今青海西宁市。为西平郡治。北魏孝昌后废,改乐都县置西都县,治今乐都县。北周为乐都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湟水县。

  • 黄霸

    ?—前51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次公。后徙云陵(今陕西淳化东南)。少学律令。武帝末年,补侍郎、谒者。昭帝时任河东均输长、河南太守丞。时官吏以严酷为能,他独以宽和著名。宣帝即位,闻其持法平,召

  • 吴天玺纪功碑

    三国吴碑刻。一名“天发神谶碑”。因石断为三,俗称“三段碑”。天玺元年(276)立,为孙皓亡国前四年,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之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此石。第一列二十一行,第二列十七行,第三列

  • 司竹都尉

    官名。三国魏置,两晋、北魏沿置。设于郡国有材木处,掌竹园管理。下设监丞。魏、晋六品,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给事诰院

    官名。辽代置,南面官。门下省诰院官员,掌起草发布诰书之事。

  • 司平

    官署名。即工部,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工部。

  • 韩镛

    元济南(今属山东)人,字伯高。延祐进士。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集贤院都事。泰定四年(1327),拜监察御史。天历元年(1328),除佥浙西廉访司事。次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正二年(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