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经
全称《洞玄灵宝经》。道教经书。源出于东汉末《仙隐灵宝方》。古之《灵宝经》即今《五符经》或《灵宝五符经》。原一卷,后引伸为三卷。此经渊源说法不一,或云三国吴赤乌中,太极真人授于葛玄。今之《灵宝经》,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古称《度人经》。原一卷,后引伸为六十一卷。此经为晋葛洪从孙葛巢甫所造,并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至南朝宋时,复经陆修静增修,立成仪轨,凡三十五卷。此经以避祸降福为旨。其中《真文赤书》五篇及《人鸟五符》,最为陆修静所重视。此经为道教灵宝派最重要之经典。
全称《洞玄灵宝经》。道教经书。源出于东汉末《仙隐灵宝方》。古之《灵宝经》即今《五符经》或《灵宝五符经》。原一卷,后引伸为三卷。此经渊源说法不一,或云三国吴赤乌中,太极真人授于葛玄。今之《灵宝经》,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古称《度人经》。原一卷,后引伸为六十一卷。此经为晋葛洪从孙葛巢甫所造,并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至南朝宋时,复经陆修静增修,立成仪轨,凡三十五卷。此经以避祸降福为旨。其中《真文赤书》五篇及《人鸟五符》,最为陆修静所重视。此经为道教灵宝派最重要之经典。
?—477北魏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小名真奴,字元盛。太武帝时为中书学生。娶阳平王杜超女,除中书助教博士,入授太子经。及文成帝即位,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出为相州刺史。天安元年(466)上疏请立学校
隋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字敬德。北齐宗室。七岁,袭爵清河王,后为青州刺史,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痛恨宠臣误国,为斛律光所敬重,累迁尚书右仆射。北齐亡,被俘,周武帝嘉其忠,授开府仪同三司。入隋,
阶官名。金代置,为内侍阶官,属二十五阶之最末一阶,秩从九品下。元沿置,属十四阶之末阶,从八品。
历(曆)书名。不著撰人。明抄本共三十二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十八册。录万历元年(1573)至十一年,二十年至二十一年,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之邸抄。每年择要酌抄数条,眉间有明人朱笔点勘。
?—1780一译伊斯哈克。清新疆哈密人。维吾尔族。郡王衔多罗贝勒玉素布次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奉命护送哈密维吾尔人五百户赴伊犁屯田,归授二等台吉。次年父死袭爵。三十八年赴伊犁,授领队大臣,管理维
清康熙帝亲自主持进行的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测绘工作。目的是修纂天文历法著作和编制地图。康熙四十一年(1702),测定从交河(今河北泊头)到霸州(今属河北)的子午线一度弧长。四十六年,在北京附近试测并绘制地
魏晋时刺史、太守统率之地方军。三国魏在若干州郡设置军队,至太和年间十二州中有八州置兵。魏末晋初,诸州或以都督领刺史,或刺史加将军号领兵,自是诸州皆置兵。西晋太康三年(282)刺史罢将军名号,亦不领兵,
巷名。六朝时建康(晋改名为建业,后又改为建邺,今江苏南京)城内有乌衣巷,因三国吴时为乌衣营处所,故名。东晋时,琅邪王导、陈郡谢安、丹阳纪瞻等世家大族皆立宅于此,馆宇崇丽。时人把名流士人间交往称为乌衣游
在本籍以外购置田产,称为寄庄,寄庄者多为官僚地主。武周时正式出现此名。寄庄赋税很轻,不论土地多少,一律按八等户纳税。大历四年(769)后,按七等户标准纳户税。唐末,有寄庄户冒充衣冠户,不仅“输税全轻”
西汉改曲阳县置。以巨鹿郡有下曲阳县,故此为上曲阳县。治今河北曲阳县西。属常山郡。高帝十一年(前196)灌婴击陈豨,攻克上曲阳,即此。东汉改属中山国。三国魏还属常山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