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将军
官名。汉代始置,为杂号将军之一。武帝时有游击将军韩说。魏晋为禁军将领,与骁骑将军分领命中虎贲,掌宿卫之任,四品,隶中将军(领军将军)。十六国前凉、北燕亦置。南朝沿置。宋四品。梁天监六年(507)置左、右游击将军,十一班,原游击将军改游骑将军。陈四品,秩二千石。北魏、北齐置为侍卫武职。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四品上。北齐员五人,四品上,隶左、右卫府。唐武德七年(624)置为从五品下武散官。宋初沿置,为从五品武散官。元丰改制罢。明镇戍军中置,位在参将之下,掌率游兵往来防御。
官名。汉代始置,为杂号将军之一。武帝时有游击将军韩说。魏晋为禁军将领,与骁骑将军分领命中虎贲,掌宿卫之任,四品,隶中将军(领军将军)。十六国前凉、北燕亦置。南朝沿置。宋四品。梁天监六年(507)置左、右游击将军,十一班,原游击将军改游骑将军。陈四品,秩二千石。北魏、北齐置为侍卫武职。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四品上。北齐员五人,四品上,隶左、右卫府。唐武德七年(624)置为从五品下武散官。宋初沿置,为从五品武散官。元丰改制罢。明镇戍军中置,位在参将之下,掌率游兵往来防御。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祭祀之位及陈列牺牲礼器。
官名。隋始置,内史省次官,员四人,正四品。大业三年(607)减为二人,十二年改称内书侍郎。唐武德元年(618)复置,三年改称中书侍郎。
274—346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长始。为镇东将军司马睿参军,封东乡侯,辟丞相掾。元帝即位,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王敦乱平,除太子中庶子、义兴太守。苏峻反,还吴联合会稽、吴兴等五郡,要击峻
官署名。清代工部营缮司所属机构。顺治初置,始设于北京和平门外,后移于西山。掌监制琉璃瓦件,依照质色式样,按限督令窑户烧造,以备大工所用。初设汉司官一人管理。康熙元年(1662)设满、汉监督各一人。下设
古印度学者通习的五种基本科目:内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内明为哲理;因明为逻辑;工巧明为工艺技术、天文算数;医方明为医术、药剂、卫生;声明为文法训诂。五明为婆罗门普通之学。《大唐西域记》:“七
水塘名。在唐淮南道楚州宝应(今属江苏)西南八十里,证圣元年(695)开,置屯田。
一名金雁桥。在今四川广汉县北。跨雁水上。《资治通鉴》: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刘备攻雒城,刘璋将张任勒兵出战于雁桥,军败而死;五代唐同光四年(926),李绍琛叛据汉州,唐将任圜击之,绍琛出战于金雁桥
官名。西汉太初元年(前104)由中尉改置,秩中二千石。掌京师治安、督捕盗贼,负责宫廷以外、京城之内的警卫,戒备非常水火之事,管理中央武库,皇帝出行则掌护卫及仪仗。属官有丞、候、司马、千人及中垒、寺互、
爵名。(1)一说即中大夫。春秋战国时设。《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管子·揆度》:“令诸侯之子将委质者,皆以双虎之皮,卿
汉代官吏的休假,又称休沐。意为休息沐浴。汉制,中朝官每五日回里舍休沐。三署诸郎、太子舍人亦然。《汉书·郑当时传》:“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又《初学记》引《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