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道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南抵云南大姚县,再通往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南抵云南大姚县,再通往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
官名。汉代始置,为杂号将军之一。武帝时有游击将军韩说。魏晋为禁军将领,与骁骑将军分领命中虎贲,掌宿卫之任,四品,隶中将军(领军将军)。十六国前凉、北燕亦置。南朝沿置。宋四品。梁天监六年(507)置左、
?—1641又作额遮洪果尔。清蒙古察哈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林丹汗之子。林丹汗败亡,与母后苏泰居托里图之地。天聪九年(1635)降后金,献传国玺及嘛哈噶拉佛像。奉皇太极之命居孙岛习尔哈之地。十年,尚公
书名。明王世贞撰。一百卷。约成于万历十八年(1590)。弇山堂为世贞堂号,故以名书。记述明代典故,分为皇明盛世述五卷,皇明异典述十卷,皇明奇事述四卷,史乘考误十一卷,表三十四卷(分六十七目,自诸王功臣
见“渤海”。
官名。为各种正使副职。始见于秦、汉。北魏时置为皇帝所派使者的副手。自后凡有正使多并置,如唐、宋、辽、金之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节度使兼安抚使以及支度使、营田使、招讨使、经略使、指挥使、安抚使
库页一作窟说、库叶、库野。在今黑龙江口外。唐为黑水靺鞨之窟说部所居,属黑水都督府所辖。元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称苦兀,永乐时在西北部设囊哈尔卫,正统后在中部设波罗河卫,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清称库页岛,属
北宋末至南宋,按田亩税额征购粮食,谓之敷籴。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位高于神将。系衔一般以“忠”字冠首,另加一字以资区别,如忠逢朝将、忠祐朝将等;也有不以“忠”字冠首,而以数字编号,如制胜朝将、一百七十八
佛教名词。佛教大乘有宗指由“种子”所产生的一切现象,是“种子”潜伏状态的显现,故名。包括七转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与七转识相应的心所有法(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七转识所
官名。北宋初,掌开浚三白渠以给关中灌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