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遗迹志
书名。明李濂撰。二十四卷。成书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记述宋都汴京遗迹。内容分京城、宫室、官署、山岳、河渠、台池、园苑、关梁、寺观、庵院、杂志、艺文等类,引证旧籍包括正史、会要、文集、笔记等,亦涉及前后各代事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义例整齐,颇有体要,征引典核,亦具见根据,在舆记之中,足称善本”。自朱梁建都以迄金元数百年间建置沿革之由,兴废存亡之迹,皆为之汇考胪编。为研究开封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
书名。明李濂撰。二十四卷。成书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记述宋都汴京遗迹。内容分京城、宫室、官署、山岳、河渠、台池、园苑、关梁、寺观、庵院、杂志、艺文等类,引证旧籍包括正史、会要、文集、笔记等,亦涉及前后各代事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义例整齐,颇有体要,征引典核,亦具见根据,在舆记之中,足称善本”。自朱梁建都以迄金元数百年间建置沿革之由,兴废存亡之迹,皆为之汇考胪编。为研究开封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
书名。清孙承泽撰。四十四卷。全书以北京自古至明末事实分类编辑,分建置、府县治、学宫、城池、宫殿、坛庙、官署、人物、名胜、川渠、名迹、寺庙、石刻、陵园、赋、诗等门;对明朝中央机构和典章制度,记载特详,是
见“商务左参议”。
清代伪造盐引之称。
书名。清王士祯撰。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有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渔洋山人著述丛书本、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十二卷。主要记载清初的典章制度、官吏升贬、京师名胜以及
秦及汉初为祝官一种。《汉书·郊祀志》:“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又《文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祕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也。”文帝十三年(前167)下诏除之。
526—573南朝时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子珩。本兵家。梁元帝居藩,姊妹并入后庭,因得在左右。少好武,遂为将帅,随王僧辩破侯景,后拜湘州刺史。元帝忌其所部强盛,于承圣三年(554)出为广州刺史。
唐贞观十四年(640)灭麴氏高昌,以其交河郡改置。治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约5公里处交河城故址。属西州。贞元七年(791)陷于吐蕃。
官署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置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设敦宗院,择宗室贤者一人管勾,掌外居宗室事务。南宋初,先移镇江(今属江苏),几经转徙后,止于泉州(今福建泉州市)。
一作扈伦四部。明人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因松花江大屈折处在元代称海西,故名。明中叶后,各部南迁,形成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四部。社会经济有较快发展。从事农业辅以畜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1906.4)在广州创刊。政府公报性刊物。温宗尧主办,周绍光总编,范公谠、詹宪慈等主笔。以汇录公文、公牍和各国新闻为主,论说由学务处供稿,禁止议论朝政和官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