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懿公
即“毛公”。
即“毛公”。
宋置羁縻州。北宋雍熙三年(986)招抚诚州诸溪洞置。崇宁二年(1103)改乐善寨。治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有今贵州从江县地。属融水清远军节度使,隶广南西路。南宋绍定元年(1228)属绍庆府(治今重
水陂名。在唐江南道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北)东南。天宝时,汝水决岸,田畴荡废。上元时,曾建华陂以遏支流。大历时,刺史颜真卿继筑,名土塍陂。贞元时,刺史戴叔伦又筑,名冷泉陂,或称戴湖。咸通时,刺史李勃增筑
见“比部①”。
官名。北齐置,为鸿胪寺司仪署长官,从九品上。隋初沿置,二员,从八品,大业三年(607)升正七品。唐代置一员,正八品下,掌凶礼丧葬之具。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一作流人都督。十六国时后赵所置。后赵主石虎。以苻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使居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东晋末交州亦置,统流民,并可统兵出征。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人戴头巾的一种式样。据《后汉书·郭太传》,太(泰)字林宗,以品学有名于世。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头巾一角陷塌。时人争相慕效,故意折一角,谓之林宗巾。
唐、五代方镇名。见“浙江东道”。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代采用前代领军名别置领军府,为十六卫之一。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禁宿卫,大朝会则被青铠甲、弓箭刀楯旗等,为右厢仪仗,次立右威卫之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
官府发给的证明文书。清制,外省官未上任前,皆由吏部发给证明文书,称文凭,到任时呈交总督或巡抚查照。
官名。东汉末凉州置为属吏。灵帝末期,氐羌起事,州郡募发民有勇力者欲讨之,署马腾为此官,典领州郡募兵。后以功拜军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