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佐
北宋宣州(今属安徽)人,字公仪。举进士。为陵州推官,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皇祐中,汴水深浅无常,漕运受阻。他视水势大小,于汴口要害处择地开凿,引黄河水入汴加以调节。朝廷遂置都水监,奉命以盐铁判官同判。汴京地势低下,夏秋苦水,因开永通河以疏导京中沟渠,又建议濬治孟阳河。除江淮发运使,召为盐铁副使,复判都水监,历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卒于使辽途中。
北宋宣州(今属安徽)人,字公仪。举进士。为陵州推官,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皇祐中,汴水深浅无常,漕运受阻。他视水势大小,于汴口要害处择地开凿,引黄河水入汴加以调节。朝廷遂置都水监,奉命以盐铁判官同判。汴京地势低下,夏秋苦水,因开永通河以疏导京中沟渠,又建议濬治孟阳河。除江淮发运使,召为盐铁副使,复判都水监,历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卒于使辽途中。
①出仕、举用。《战国策·秦二》:“起樗里子于国。”②官吏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
即“灵渠”。
663—712唐雍州泾阳(今属陕西)人,字茂之。李大亮族孙。进士及第,又中英才杰出科。累转考功员外郎,掌选数年,迁凤阁舍人。大足元年(701),以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兄弟贵幸,屈意谄媚,为人所讥。
亦称孔壁古文。相传孔宅壁中发现之经书。《汉书·艺文志》书类:“武帝末(“末”当为“初”),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故称。
春秋初齐、郑对抗鲁、宋之盟。当时齐、鲁、宋、郑相互争衡,鲁隐公三年(前720),齐僖公邀郑庄公于齐国石门(今山东长清西南)结盟,以对抗鲁、宋所订*宿之盟。
官名。春秋晋置。晋国军制设上、中、下三军,皆置大夫。上军大夫位在上军将、佐之下,侯长之上。佐助将、佐管理军务。
五代海盐(今属浙江)人,一说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唐天祐末,嗣父职为吴越湖州刺史。恣行诛戮。好使酒杀人而饮其血,旦暮必掠行人食之。每登消暑楼眺望,则州城东西水陆行人皆绝迹。尝召乡丁为牙军,悉文其面。
书名。北宋王安石撰。凡一百卷。参见“临川先生文集”。
?—1629又名王异。明末人。陕西农民起义首领。崇祯元年(1628)在陕南举义,称大梁王,拥众四百人。一度攻克略阳,进逼汉中,俘获关南道中军王首成。二年为商洛道刘应遇所败,被俘杀于西乡、紫阳境内之大石
即“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