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梵
东汉清河(今属河北)人。曾任治历官。发现月球运行的不等速现象。章帝元和二年(85)与编訢等人奉诏编制《四分历》。其中增加了二十四节气昏旦中星、昼夜刻漏及晷影长度等新内容。还测定了二十八宿的黄道距度,将冬至点由牵牛初度移至斗211/4度。为后世历法所遵循。
东汉清河(今属河北)人。曾任治历官。发现月球运行的不等速现象。章帝元和二年(85)与编訢等人奉诏编制《四分历》。其中增加了二十四节气昏旦中星、昼夜刻漏及晷影长度等新内容。还测定了二十八宿的黄道距度,将冬至点由牵牛初度移至斗211/4度。为后世历法所遵循。
即今云南宣威市北倘塘。明、清时为滇、黔、川交通要道。
周先公。公刘之子。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
分布在云南滇池及抚仙湖周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经过调查和试掘的遗址有昆明官渡、石寨山、乌龙铺、石子村、团山村、河泊所、渠西里、白塔村、后村、兴旺村、江川头咀山、螺蛳山、光山等。这一文化特点是多分布在距水
①北魏泰常八年(423)置。治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范县,山东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市县一带。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754),州城为河
?—219东汉末南安豲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字令明。初平中从马腾击羌、氐,迁校尉。建安七年(202),随腾子超与袁谭部将高干、郭援战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击杀郭援。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超等复叛
①在今安徽寿县西北。淮河流经山谷中,谓之硖石。六朝时两岸各筑一城,为淮南军事屏障。《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二年(500),豫州刺史萧懿攻魏寿阳,遣“骠骑司马陈伯之将水军泝淮而上,以逼寿阳,军于硖石”,
约640—约684唐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为道王府属吏,官武功、长安主簿,入为侍御史,后贬临海丞。随徐敬业在扬州反武则天,代作《讨武曌檄》,一时传诵。武氏见之,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兵败后被杀
即“马忽思”。
即“仲山甫”。
官署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使专掌内制。至德以后,称翰林学士院。五代后梁因之。后晋天福五年(940)废,开运元年(944)复置。后周、两宋沿置不替。参见“翰林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