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扬
清湖南安仁人。咸丰二年(1852)在长沙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十年,随军破江南大营,占常州、苏州等地,封裨天义。次年从李世贤入浙,克龙游,擢忠裨天将。同治元年(1862),留守浙东汤溪。封宗王。三年,为叛徒出卖,被俘死难。有口供(即《李尚扬自述》)。
清湖南安仁人。咸丰二年(1852)在长沙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十年,随军破江南大营,占常州、苏州等地,封裨天义。次年从李世贤入浙,克龙游,擢忠裨天将。同治元年(1862),留守浙东汤溪。封宗王。三年,为叛徒出卖,被俘死难。有口供(即《李尚扬自述》)。
见“侯①”。
簸扬投掷之意。唐时,粮米运至京师,砂砾糠秕杂乎其间。开元初,诏使扬掷而较其虚实。其扬掷率为水运米,四、五、六、七月,一斗欠五合;三、八月,一斗欠四合;二、九月,一斗欠三合;正、十、十一、十二月,一斗欠
南宋处州遂昌人,一说龙泉(今均属浙江)人,字应期,一作幼度。隆兴进士。绍熙五年(1194),监都进奏院,迁司农寺主簿、秘书郎。韩侂胄用事,为监察御史,弹劾赵汝愚,诋道学为伪学,说汝愚引朱熹为伪学罪首。
《易传》篇名。“十翼”之一。内容为杂解六十四卦之卦义。《周易兼义》卷九韩康伯注:“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其解说有以卦象为据者,有以卦名为据者,多不合《易经》原意。其中
南宋皇帝赵惇庙号光宗,宋人亦以“光庙”称光宗。
即“多览葛”。
后(後)书名。三国吴薛莹撰。一百卷。记东汉一代史事。纪传体。久佚。清汪文台《七家后汉书》、姚之骃《后汉书补逸》、黄奭《知足斋丛书》中各有辑本一卷。
清代满族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旧俗,衣皆连裳,不分上下。入关后式样屡改,大致仍为立领,右开大襟,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有长、短袖之分。后也被汉族妇女普遍采用。
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梅孤。少时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嘉靖时中武举,后北上历览关隘险要。晚年专究于医,治人无不立起,尤擅长于针灸。鉴于当时针灸多误,曾铸铜人像三座,其中男、女、
即“河东州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