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后(後)略
书名。又称《晋后书》或《晋后略记》。西晋荀绰撰。五卷。记西晋史事。久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
书名。又称《晋后书》或《晋后略记》。西晋荀绰撰。五卷。记西晋史事。久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
官署名。明代置,为京师五城兵马司之一,负责中城治安事务,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宣示条教及囚犯火禁等。设指挥、副指挥为长贰。清沿置,兼掌平粜、赈恤等事务。
书名。东晋僧人释道安著。“本无”一词原出自玄学,此书用于解释为佛学之空无,“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主张恪守无为,以“宅心本无”去“触章辄无”,从而摆脱世间诸般苦恼,进入极乐净土境界。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 明永乐二年(1404),沐晟攻交趾陈简定,战于生河,败绩,即此。
旧谓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六种条件。《经法·论》:“六枋(柄):一曰观,二曰论,三曰僮(动),四曰转,五曰变,六曰化。观则知死生之国,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动则能破强兴弱,转则不失讳(韪)非之□,变则伐死
官名。周代置。(1)太宰所属掌宫庙之吏。《仪礼·公食大夫礼》:“司宫具几。”郑玄注:“司宫,太宰之属,掌宫庙者也。”(2)宫内阉官之长。《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儆宫。”《昭公五年》:“南遗使
官名。北周时地官府司仓司长官(一说以司仓下大夫为长官,未设中大夫职),建德初,杜杲曾自司城中大夫迁此职。正五命。其职掌参见“司仓下大夫”。
即“兀剌赤”。
?—前321战国时燕国国君。公元前332—前321年在位。名失传。燕文公子。初立,齐即攻燕,取十城,既而复归之。燕易王十年(前323),魏公孙衍倡议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燕与赵、中山始称王
1828—1912清末广东香山南屏镇(在今珠海)人,字达萌,号纯甫。早年入澳门马礼逊学堂,后赴美国。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入美国籍。次年回国,先后任香港高等审判厅译员、上海海关翻译等职
一作陈筮、陈筌、田荼、由余。战国时韩国人。韩釐王二十三年(前273),赵、魏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韩告急于秦,秦不救。他抱病入秦见穰侯魏冉,终使秦发兵救韩,大败赵、魏联军于华阳城下。见《战国策·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