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置。治今安徽无为县,辖境同宋无为军。二十八年降为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置。治今安徽无为县,辖境同宋无为军。二十八年降为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沂州直隶州为沂州府。治兰山县(今临沂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地区。清末义和团兴起前后,府民曾不断掀起反对洋教的斗争。1913年废。
隋改涪县置。治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开元场,为金山郡治。唐宋为绵州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绵州。
1769—1854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槐堂,号芝轩。乾隆状元,授修撰。嘉庆初为侍读,仁宗亲政,擢侍讲学士,迁内阁学士,历礼部、兵部、户部、吏部侍郎,督云南、浙江、江西学政。道光时累官至武英殿大学
官署名。辽北面官侍卫司所属机构,掌皇帝侍卫,置直长、小底等职。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于殿前都点检司置,设提点、使、副使、直长及奉御(旧名入寝殿小底)与奉职(旧名不入寝殿小底或外帐小底),掌侍从、承
明代由京师银库每年支给边防诸镇边军之饷银。明初边军之饷仰给屯田,后因屯田破坏,又借助于民运。正统后,边事日紧,成化二年(1466)始改由朝廷支给,逐年骤增,自数十万两乃至数百万两不等。
?—413东晋濮阳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字处默,小字附子。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清操孝行闻名。因吏部尚书韩康伯之荐,为辅国功曹,转参征虏军事。为桓温知赏,累迁晋陵太守,入为中书侍郎、御史中丞,
秦置。治今重庆云阳县西。属巴郡。三国蜀属巴东郡。西晋改为朐䏰县。
契丹语,稍瓦即海东青鹰鹘,石烈为契丹氏族称谓。辽初,以皇族奴隶编组,在辽水以东捕捉鹰鹘飞禽,供皇族需用。圣宗时释免奴隶,改设稍瓦部,取得平民地位。
官署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置为京军三大营之统帅机关。以勋臣为统帅,称总督京营戎政,文臣一员为佐贰,称协理京营戎政。其下设副将、参将等官二十六员。天启、崇祯时,增设监督之职,以内臣充任,权落宦官
书名。近人王灿芝编。辑录秋瑾遗稿计诗一百十一首、断句十一句、歌三首、词三十八阕。杂文八篇、译文一篇。192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