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宋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文湖州。早年以文见赏于文彦博。皇祐进士。历汉州通判,陵、洋等州知州。元丰元年(1078),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知湖州。与苏轼为表兄弟,交谊极厚,常相唱和。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以画竹著称。著有《丹渊集》。
宋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文湖州。早年以文见赏于文彦博。皇祐进士。历汉州通判,陵、洋等州知州。元丰元年(1078),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知湖州。与苏轼为表兄弟,交谊极厚,常相唱和。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以画竹著称。著有《丹渊集》。
官名。即隋代尚书省刑部头司长官,大业三年(607)改刑部司侍郎置,以区别于刑部次官侍郎之名。
战国魏邑。以在汾水之阴得名。即今山西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史记·秦本纪》:惠文君九年(前329)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即此。西汉置县。
一说即炎帝,一作厉山氏。相传为少典娶有氏女而生。原住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曾与黄帝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1008—1084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字阅道,号知非子。景祐进士。仕州县,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人称“铁面御史”。出知睦州,改梓州路转运使,徙益州路。遍行部中,禁吏为奸,自奉甚
官署名。明代置,为京师五城兵马司之一,负责中城治安事务,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宣示条教及囚犯火禁等。设指挥、副指挥为长贰。清沿置,兼掌平粜、赈恤等事务。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嵩州置。治武陵(今湖南常德市)。唐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桃源、汉寿等市、县地。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鼎州。濒洞庭湖,唐时兴修水利工程,溉田甚多。五代末周行逢割据湖南,曾
唐陇西(今属甘肃)人。武则天时曾从陈怀古学琴,善沈家声、祝家声(应是善弹琴的两家),时人称其“抚弦韵声,可以感鬼神”(《琴史》卷四引薛易简语)。以琴艺为房琯赏识。肃宗时房琯为相,董恃其势纳贿,琯因之被
负担国家赋役者。北朝时丁男、丁妇、奴婢课征租、调、役者,为课口。隋唐时,凡成丁男子非官员、奴婢、部曲、客女、笃疾、废疾者都须纳租庸调,称课口。建中以后,两税法实施,官员亦须纳税,入课口之列。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道家认为万物皆为“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第五十一章)。以道为万物的本原,而德为道的作用之具体表现。道与德均以自然无为
官名。战国楚置。掌监督饮食卫生。《新序·杂事四》:“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则庖宰、食监法皆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