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搜检

搜检

①防止科场舞弊的措施之一。即检查考生随身携带物品,以防夹带书籍及事先做好的文章进入考场。唐以前不禁挟书,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出文书者不予录取。宋以后历代因之,检查越来越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行沐浴更衣之法,既可防滥,又不亏理。泰和元年(1201)定搜检之法,每四举人差一人,复以官一人弹压。御试策进士则差拏手亲军。明嘉靖前只行于乡试,嘉靖末始行于会试,增御史二人掌管。违犯者,先于礼部前带枷一月,再送法司定罪。清代立法最严,对于衣服、鞋袜、砚台、笔管、蜡台都有具体规定。甚至糕饼饽饽,都要切开。入场时分两道检查。设搜检王大臣督办,另派门千总四人为搜检官,督率搜役以两人搜检一人。嘉、道以后,搜检渐从宽弛;同、光间已成循行故事,只由吏役高呼一声“搜过”则放行;其后则士子随意挟书。②官名。搜检官之简称。

猜你喜欢

  • 鲍超

    1828—1886清四川奉节(今属重庆)人,字春霆。初从向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四年(1854)曾国藩调充湘军水师哨长,参加攻岳州(今岳阳)、武昌、田家镇等战役,累升守备、都司、游击、总兵等职

  • 托定村

    在今广西鹿寨县洛容东北。明正德十五年(1520),僮人覃万贤起事,据西乡、托定、洛斗诸村,久之始平,即此。

  • 罗世昌

    西夏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人。历仕桓宗、襄宗、神宗、献宗四朝,先后任宣德郎、观文殿大学士、南院宣徽使。天庆五年(1198)、应天三年(1208)、乾定二年(1224)三次出使金国。目睹金国势日衰,上言

  • 逸周书集训校释

    书名。清朱右曾撰。十卷。朱氏据王念孙、洪颐煊之书校定《逸周书》正文,复辑群书所征引及诸家之说,申以己意,加以训解,并附校订音释。是书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均总录了前人研究成果。有光绪三年(1877)

  • 大事记续编

    书名。明王祎撰。七十七卷。系继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全同吕书而将解题附各条之下,不另作一书。俞恂谓本书起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迄于宋德祐二年(1276),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传本虽始于汉武帝

  • 夏侯渊

    ?—219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字妙才。夏侯惇族弟。从曹操起兵,迁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时,督运军粮有功。建安十一年(206)与于禁击杀叛将昌狶,累迁护军将军,封博昌亭侯。十九年,督张郃等

  • 宋孝武帝

    430—464即刘骏。南朝宋皇帝。公元453—464年在位。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元嘉末,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统众军伐西阳蛮。会太子劭杀父自立,起兵讨诛之,即皇帝位,年号孝建。初年

  • 李邕

    678—747唐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字太和。李善之子。有文名,亦善书。武则天时,拜左拾遗,助宋璟劾张昌宗。玄宗时,为御史中丞,历陈、括、淄、滑等州刺史,汲郡和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天资豪放,不矜

  •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的组成部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共分立学总义、学科程度及编制、计年就学、教员管理员、屋场图书器具五章。分别就办学宗旨、学生入学条件、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与要求、教员职责、教法

  • 仁化县

    南朝齐置。治今广东仁化县北。后省。唐垂拱四年(688)复置。北宋开宝五年(972)省入乐昌县,咸平三年(1000)复置。移治今县治。历属始兴郡、韶州、韶州路、韶州府。宋有大众、多田二铁场,多宝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