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从阮
唐末五代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出于羌族折掘氏,本名从远,字可久。后唐同光中,为府州刺史。因洞习边事,加检校工部尚书。石敬瑭割幽蓟十六州,在府州拒守。后晋出帝与契丹绝盟,他率师出击,深入边界,连拔契丹十余砦。迁本州团练使,兼朔州刺史。后汉建立,先后为永安军、武胜军节度使。入后周,历任宣义、保义、静难三镇节度使。显德二年(955),以年老上章请代,诏许。同年冬卒于洛阳。
唐末五代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出于羌族折掘氏,本名从远,字可久。后唐同光中,为府州刺史。因洞习边事,加检校工部尚书。石敬瑭割幽蓟十六州,在府州拒守。后晋出帝与契丹绝盟,他率师出击,深入边界,连拔契丹十余砦。迁本州团练使,兼朔州刺史。后汉建立,先后为永安军、武胜军节度使。入后周,历任宣义、保义、静难三镇节度使。显德二年(955),以年老上章请代,诏许。同年冬卒于洛阳。
元改田州置。治今田东县西北。辖境约相当今广西田东、平果、都安、马山、隆安、德保、天等等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田州府,嘉靖七年(1528)复改田州。
唐初制定之礼。太宗时,房玄龄等人受命参考隋代礼撰成《贞观礼》。高宗初,重加辑定,勒成一百三十卷,增损旧礼,并与令式参会改定,高宗自为序,定名《显庆礼》。论者以为不及《贞观礼》。上元三年(676),诏复
书名。清魏源撰。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魏氏在京口受林则徐嘱托,根据《四洲志》等译稿和中国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中的资料编撰而成。道光二十二年刻本仅五十卷,二十七年扩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又
古族名。又称乌罗护,元魏时称*乌洛侯。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制订。共计二十条。章程规定,按照中小学课程门目分类编纂课本,即经学、史学、地理、修身伦理、诸子、文章、诗学等课本,共计七门。对每门课本的主要内容、编纂宗旨原则、方法步骤均有明确
唐武德四年(621)于临海县(今市)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因境内天台山得名。辖境相当今浙江台州市(玉环县除外)及宁海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台州。北宋属两浙路,南宋时
官名。满语音译,即“前锋参领”。
即“慧寂”。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明筑土城,设千总驻守。清嘉庆二年(1797)改筑石城,置守备。五年乾州(治今吉首市西南乾州镇)麻里湾苗民在此起义。
1519—1558明山西长治人,字应乾,号复庵。嘉靖进士。授广平知县,累迁苏州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杭二府兵备道。三 十 四 年(1555)击退进犯苏州之倭寇。后升任山东布政使。卒于任。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