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先
明末人。任总兵,崇祯十六年(1643)降李自成,任果毅将军。次年农民军撤出北京,奉命殿后,与清军战于定州,伤足。李自成死后,被清军俘虏而降,一说被杀。
明末人。任总兵,崇祯十六年(1643)降李自成,任果毅将军。次年农民军撤出北京,奉命殿后,与清军战于定州,伤足。李自成死后,被清军俘虏而降,一说被杀。
即“朱”。
即“吕伋”。
又译合剌赤、郃剌赤。元代对所俘钦察人之称谓。蒙古灭钦察后,迁其部长班都察及族属东来,命掌牧养皇家马畜,搅制马奶酒进奉,色清味美,号黑马乳。蒙古语谓黑为哈剌,因称其族属为哈剌赤。元太仆寺所属各牧场皆有哈
旧指壮丁。《宋书·沈攸之传》:“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南寇,发三吴民丁,攸之亦被发。”《陈书·世祖纪》:“日者凶渠肆虐,众军进讨,舟舰输积,权倩民丁。”《明史·兵志三》:“闽浙苦倭,指挥方谦请籍民丁多者为
见“纳哈出”。
在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大街)内。《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宣义帅杨师厚军于魏州,欲图魏博,“馆于铜台驿”,会朱友珪杀父朱温自立为帝,师厚引兵入牙城,据有魏博,即此。
僧侣所居之处。宋代江阴军地处偏僻,北距长江,过客不多,公事稀少;通州南阻长江,东北濒海,士大夫少至此处,民俗淳厚,讼稀事简。在二州仕宦极为优逸,故士大夫称江阴军为两浙道院,通州为淮南道院。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1908.9.17)在广东香山(今中山)创刊。旬刊。郑岸父(彼岸)主办兼主编。以“监督地方行政,改良社会风俗,提倡实业,网罗文献”为宗旨。揭露葡萄牙侵占澳门,鼓吹收
1846—1923广东开平人,名松盛,一字有相。早年在檀香山经商。清光绪二十年(1894)参与创设兴中会。次年参加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后避居澳门。二十五年返香港参与创办《中国日报》。次年为配合惠州起义,
一作粮麊。西汉在占领瓯雒地区后所置。属交趾郡,都尉治。一说为交州及交趾郡初置时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东下雷乡。东汉建武十六年(40),其县雒将之女征侧、征贰姊妹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