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尚书仆(僕)射

尚书仆(僕)射

官名。秦、西汉为尚书令副贰,秩六百石。东汉为尚书台次官,职权益重,增秩至二千石。职掌拆阅封缄章奏文书,参议政事,谏诤驳议,监察百官。令不在,则代理其职。建安四年(99)分置左、右。魏、晋置为尚书省次官,三品。或单置,或并置左、右,有时单置左或右仆射。以左为上。辅助尚书令执行政务,参议大政,谏诤得失,监察纠弹百官,可封还诏旨,常受命主管官吏选举。南朝尚书令为宰相之任,位尊权重,不亲庶务,尚书省日常政务由仆射主持,诸曹奏事由左、右仆射审议联署。左仆射又领殿中、主客二郎曹,右仆射与祠部尚书通职,不并置,置则领祠部、仪曹二郎曹。梁、陈常缺尚书令,仆射实为尚书省主官,列位宰相,宋三品,梁十五班,陈二品、中二千石。北朝亦列位宰相,然录尚书、尚书令常置,故其地位稍逊南朝,职掌都省庶务及执法,或典选举,左仆射兼掌纠弹百官。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中,二十三年改从二品。北齐因之。隋罢录尚书,又常缺令,仆射成为正宰相,从二品,与门下、内史省长官共秉国政。开皇三年(583)令左仆射掌判吏、礼、兵三部事,兼纠弹御史所纠不当者;右仆射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部事,兼知用度。行台尚书省亦置,视从二品。唐尚书令罕有除授,龙朔二年(662)又废,左、右仆射正式成为尚书省长官,总判省务,从二品。与中书、门下省长官并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师长百僚,享礼隆重。本省日常政务由左、右丞监督执行。贞观二十三年(649)以后,例带“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号,中宗以后,不带此号而单任仆射者,不得入政事堂参议国政、实际执行宰相职务。开元以后多不带此号,逐渐成为安置元老旧臣的荣衔,或缺而不授。五代因之。北宋初为二品寄禄官,仅表示品级俸禄,元丰改制后,复为宰相,主持尚书省政务,从一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政和二年(1112)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靖康元年(1126)复旧。南宋建炎三年(1129)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罢兼门下、中书侍郎。乾道八年(1172)改名左、右丞相。

猜你喜欢

  • 耶律释鲁

    释鲁又作述澜、率懒。契丹迭剌部人。辽玄祖匀德实第三子,太祖阿保机之伯父。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时,为于越。北征于厥、室韦,南略易、定及奚、霫。史称释鲁时始筑城邑,种树桑麻。年五十七,被子滑哥杀死。兴宗重熙二

  • 留守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改原都镇抚司而置。后改留守都卫。八年复为留守卫。参见“留守五卫”。

  • 中府

    ①汉代诸侯王宫中保管财物的机构。《汉书·田叔传》:“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颜师古注:“中府,王之财物藏也。”②明代五军都督府之中军都督府的省称。③明洪武六年(1373)定税粮二十万石以

  • 库部式

    唐尚书省兵部库部司办事章程。式文已佚。《唐律疏议·擅兴·私有禁兵器》曾引本式中对甲非皮、铁者允许私有的一条规定。

  • 借紫

    唐代官员章服皆依散官品秩而定,三品以上服紫,佩金鱼袋。玄宗开元三年(715),驸马都尉从五品,准著紫佩金鱼。其后,按察使等散官未及三品者,亦听著紫佩金鱼,谓之借紫。宋代沿用此制。

  • 东捻军

    见“捻军”。

  • 马斯喀

    ?—1704一作马思喀、马思哈。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米思翰长子。初任侍卫。康熙二十八年(1689)晋领侍卫内大臣。三十五年从圣祖征噶尔丹,主张迫进敌营,遂有昭莫多之胜,授平北大将军,列议政大臣。次

  • 五官正

    官名合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始置,即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宫正、中官正,员各一人,皆正五品上,掌司四时,观察气象灾异,隶司天台。辽司天监亦设,为南面官。宋初隶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隶太史局,正

  • 兖州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升兖州置。治滋阳县(今兖州市),辖境西北至今阳谷、东阿、平阴等县,东南至今枣庄、郯城、临沭等市、县,西南至今菏泽、单县、曹县等市、县。清雍正二年(1724)辖境缩小,只有西北至

  • 土镇兵

    简称土镇。唐敦煌文书中有土镇兵,主要以土著白丁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