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主
佛教称谓。为寺院中负责日常事务的职僧。梵语中有以造寺之人为寺主,称毗诃罗沙弥;东汉时置寺主“使知一寺之事”,梵语名毗诃罗波罗,由寺内全体僧众推选,又称“知事僧”。
佛教称谓。为寺院中负责日常事务的职僧。梵语中有以造寺之人为寺主,称毗诃罗沙弥;东汉时置寺主“使知一寺之事”,梵语名毗诃罗波罗,由寺内全体僧众推选,又称“知事僧”。
官名。(1)清代会试、殿试中特设之官,负责场纪之监察。主要是对场官、考官工作的稽查。一般由内阁学士,部、院堂官充任。(2)清末新陆军职官。每军一人,正五品,正军校充。掌管带马弁护兵。不常置。
见“尚方剑”。
①明永平滦州(今河北滦县)人,字登之。万历进士,授临颍知县,历湖广参政。天启五年(1625)晋兵部尚书。因不附魏忠贤,令经略蓟辽。尽撤关外右屯、大凌河之兵,未数月,即遭劾落职。卒年八十二。著有《籁真集
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子文。嘉定进士,官朝请郎。绍定五年(1232)曾以书状官随邹伸之奉使蒙古。后为四川安抚制置副使,为防御蒙古军,创建重庆城。淳祐元年(1241),以贪黩残忍,蜀人怨愤,诏除名
清代仓场侍郎之别称。
北齐后主年号(576)。
明王守仁证悟“圣人之道”转向心学之故事。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触忤刘瑾,三年,谪官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
见“宫婢之变”。
春秋末楚国人,任姓,名不齐,字选,一说字子选。孔子学生。
①在今湖北公安县北,与长江中的江津戍相对,为江防要地。《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安)帝出屯江津”,即此。②即今安徽怀远县南淮河南岸马头城。本当涂县治,东晋成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