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县
南朝陈置。治今湖北宜都市,为宜都郡治。隋开皇七年(587)为松州治,十一年改名宜昌。唐武德二年(619),复名宜都,为江州治。贞观八年(634)后县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荆州府。1912年后属湖北省。1987年改设枝城市。
南朝陈置。治今湖北宜都市,为宜都郡治。隋开皇七年(587)为松州治,十一年改名宜昌。唐武德二年(619),复名宜都,为江州治。贞观八年(634)后县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荆州府。1912年后属湖北省。1987年改设枝城市。
罪名。汉代凡官吏犯有贪污受贿、侵占公物等不法行为,即构成赃罪。犯有赃罪的官吏称为“赃吏”。汉法以赃罪最重,赃至十金,辄从重论处。纵得免死,亦禁锢终身,剥夺担任官职的权利,至罪及子孙。据《汉书·贡禹传》
书名。清林春溥编撰。一卷。林氏依据《史记》中各《世家》、《表》、《传》及《战国策》、《竹书纪年》和诸子中的有关资料,考时事之远近,证游历之先后,列表加以说明,补正了史籍记载的疏误。末附“后说”,对孟子
①东汉建安六年(201)刘璋改巴郡置。治阆中县(今市)。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县、阆中市、南充市以东,广安县、达川市以北和重庆城口、四川宣汉等县以西地区。西晋属梁州。永嘉后废。东晋末复置。因西南有
又名安青帮、安庆帮、安清道友、清帮、清门等。清代秘密结社。初为漕运粮船水手中的秘密团体,后来发展为与洪门齐名的帮会组织。始于明季,流传于清代。相传明季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人潘姓流寓杭州,传习罗教。于
又名南陡河、南渠。在唐岭南道桂州(今广西临桂县会仙圩)。唐长寿元年(692)开凿。分相思江水为东西流,东流注入漓江,西流注入洛清江,是沟通桂江水系和柳江水系的航道,至清代仍可通航。是岭南之重要古代水利
隋人。工正书,古直精妙,誉为当代名笔,不减虞世南、欧阳询、房彦谦,但伤于疏瘦。唐太宗与汉王李元昌、褚遂良等皆从其学。
1435—1508明渭南(今属陕西)人,字显思,号思庵。周蕙门人。以岁贡生入太学,与同舍陈献章并有盛名。弘治中迁金华府同知等职。为学详于“理气”说,又悉心研讨心、气关系,认为“人皆是气,气中灵底便是心
①西汉政府的经济政策之一。创于武帝时。郡国诸侯原向中央政府贡输实物,往来烦杂,质量低劣,或不偿其运费。元鼎二年(前115)大司农中丞桑弘羊建议试行均输法。至元封元年(前110),桑弘羊为搜粟都尉,遂大
书名。元姚桐寿撰。一卷。桐寿,字乐年,建德(治今浙江建德东梅城)人。顺帝至元中为余干教授。至正中流寓海盐(今属浙江)著此书。所记轶闻琐事,多近小说家言。但述杨完者杭州之捷,张士诚杉青之败,可与史传相参
又译罔留、翁里郭特。蒙古语音译,意为“王的人民”。明蒙古部名。因元代此部分人为斡赤斤后王属民,故名。明置泰宁卫。今翁牛特旗名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