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尚书
官名。掌管宫中事务的女官。始见于东汉典籍,三国亦置,《三国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职掌略同中书。十六国后赵、北魏沿置,掌管宫中事务。孝文帝时定为视三品。
官名。掌管宫中事务的女官。始见于东汉典籍,三国亦置,《三国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职掌略同中书。十六国后赵、北魏沿置,掌管宫中事务。孝文帝时定为视三品。
明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子远。承父林良之艺,擅水墨翎毛。弘治七年(1494)选天下画士,名列第一,授直武英殿锦衣卫镇抚。十七年致仕,归隐龙子窝,修道以终。绘有《芦雁图》等。
官名。清黑龙江驻防八旗最高长官。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驻瑷珲城(今地属俄罗斯)。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今嫩江县),三十八年移驻齐齐哈尔(今市)。辖区相当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和木兰县、鹤岗市及俄罗斯布
蒯亦作剻,城亦作成。本汉蒯成乡,高帝六年(前201)封周緤为蒯成侯于此。后废。西晋咸宁四年(278)置县。属始平郡。治今陕西宝鸡市西渭河南岸。后废。
吏名。清代京吏之一种。即在宗人府、内阁、中书科、翰林院、詹事府、文渊阁、上谕处、内廷三馆、各修书馆及各衙门则例馆办事之吏员。属宗人府、内阁、翰林院、詹事府者由民间考取;属内廷三馆及修书各馆者由内阁、翰
指产于河南开封的刺绣。北宋时开封称汴京,故名。北宋时汴绣技艺已很高,并在汴京设文绣院,内有绣工三百余人,专为朝廷绣制御用服饰。民间有“绣巷”,聚集大批绣工,繁盛一时,后一度衰落。清代又有复兴,并多以祝
?—946五代济阴(今山东菏泽南)人,字德彰。通敏善谋略。初仕后唐,为魏州司录、盐铁判官、太仆卿。天成元年(926),奉使至蜀,遂留事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副使、武泰军节度使,佐孟氏拒后唐,击灭董璋。及孟
见“耧”。
①辽代封爵。耶律隆庆、萧朴等先后受封。②金代封爵,大国一字王号。原称辽王,明昌二年(1191)改。
在今江苏溧水县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为沟通京师(今南京市)与三吴间漕运,令崇山侯李新凿开胭脂冈,引丹阳、石臼诸湖水会秦淮河入江,因名胭脂河。永乐时废。
古代将奉法循理的官吏称为循吏或良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史书中多为“循吏”作传,记颂其政绩。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