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奏状

奏状

文书名。宋代在外官员除前两府、在京官员除上殿奏事和大两省外,不能用札子,只准用表状,称奏状。奏状末云“谨录奏闻,谨状”。状前和封面用黄纸贴事目。《庆元条法事类》载有“奏状”式。

猜你喜欢

  • 虖池

    《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即滹沱河。唯下游屡有变迁,其南北摆动幅度北不过今大清河,南不过今滏阳河。时而南流,时而北流,时而分成数股南北同时分流。今下游河道乃晚清以后逐渐形成。

  • 日俄战纪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年二月(1904.3)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商务印书馆主编。为报道日俄战争、警醒国人而创办。刊载中外评论、海陆战事、新闻通讯、日俄防务等文字图片资料,辟有“中国中立汇记”专栏。自开战至

  • 巴牙喇纛额真

    官名。后金置,系满语音译。为巴牙喇营长官。天聪八年(1634)改称巴牙喇纛章京。清初沿置,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护军统领。

  • 国山县

    西晋永嘉四年(310)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

  • 剃发(髮)

    清初弊政之一。满族习俗,男子顶发四周边缘剃去寸许,中间保留长发,编成发辫,与汉人全部束发不同。后金天命三年(1618)以后,对降附汉民一律剃发,作为臣服标志。顺治二年(1645),清廷下令在全国强行剃

  • 现审处

    官署名。清代户部所属办事机构。乾隆十三年(1748)置,设郎中领其事。下设员外郎、主事等官,皆无定员,由本部堂官酌派。掌理旗民争讼户口田房之案,必须刑讯者,会同刑部审理。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 南方草木状

    书名。旧题西晋嵇含撰。嵇含曾被表为广州刺史,但未赴任而遭害。近人考证,作者非嵇含,此书亦非晋代作品,乃南宋人抄集古本草物名类,重新编排,托名而成。共三卷。分草木果竹四类,共八十种,大多为岭南常见植物。

  • 潏水

    一作泬水,或讹作沈水。上游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潏河上游。由县南古皇子陂以下,汉、晋时故道大致即今皂河。惟古潏水在汉长安城西南分为三支:正流穿城西建章宫区北流入渭水;支流一东流由章门入城,经未央宫、桂宫、

  • 明世宗实录

    书名。明官修。五百六十六卷。记世宗在位期间的史事,起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迄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1567)四月,徐阶等任总裁。书未成,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

  • 国子监主簿

    官名。北齐初,始置国子主簿。隋大业三年(607)置一员,为国子监属官,管理本监庶务。唐代国子监置一员,正八品,垂拱元年(685)改为从七品下,掌印,勾督监事,七学学生有不可教者,举免之。北宋景祐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