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宁
年号。(1)晋明帝年号(323—326)。凡四年。(2)十六国后赵石虎年号(349)。
年号。(1)晋明帝年号(323—326)。凡四年。(2)十六国后赵石虎年号(349)。
官名。清末改革官制后中央某些部门设置的技术人员。八、九品不等,负责经手有关的工程技术业务。如农工商部有一等艺士、二等艺士。
科举时代朝廷特赐新进士之宴会。赐宴之举,始于唐。唐有曲江之宴,五代后唐及宋有闻喜宴。至元,改称恩荣宴,赐宴于翰林国史院。明宣德八年(1433),赐诸进士宴于礼部,始著为令。其制,于赐第次日于礼部设宴,
即“函普”。
见“转运使”。
?—1465明贵州东南地区人。侗族。正统十四年(1449),以号称三十万之众围攻铜鼓卫(今锦屏地),被都督陈友击退。其后,明廷从兵部尚书于谦议,继续镇压。至成化元年(1465),终为明将庄荣所执杀。
官名合称。唐代指御史台之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李绰《尚书故实》:“台仪自大夫以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
亦作《戒庵漫笔》。书名。明李诩撰。八卷。诩字厚德,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自号戒庵老人,一生坎坷,屡试不第。是书为其晚年所著,记明代典制和人物行实,可补史志之缺。所录文天祥家书及黄庭坚、苏轼墨迹诗句,
官名。汉、魏、两晋为宗正尊称。南朝梁、陈为正式官称,位列十二卿,掌皇族外戚属籍,由宗室充任,梁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隋代置为宗正寺长官,历代沿置,亦称宗正寺卿。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初因之,
即“斡耳朵”。
台湾土著番社名。在今屏东县牡丹乡东北牡丹村。清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兵船侵扰台湾,这一带番社被焚烧,社民曾奋起抗击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