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见“干支”。
见“干支”。
又名慈湖、德润湖。以其在阚峰之下,又名阚湖。俗因其近普济寺,故名。在唐江南道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东北,面积一百五十亩。开元中,县令房琯开,以溉农田。
即“臧子”。
?—204东汉末辽东襄平(治今辽宁辽阳)人,字升济。初随父移居玄菟(治今辽宁沈阳东),后任为郡吏。中平六年(189),迁辽东太守,杀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又击乌桓、高句丽,名传内外,遂有割据辽东之意。初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券书契约之法。
本春秋晋邑,西汉置县。治今陕西华县东。属左冯翊。东汉废。又名武平城(《括地志》)、光武城,相传东汉光武帝征隗嚣曾驻于此。
清代云南铜矿凡合伙出资开矿,而后按出资(米油)多少分配矿砂,谓之石分。
?—315西晋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子道。祖卢统,魏司空。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颖镇邺,用为谋主。齐王冏谋讨赵王伦,使人告颖,力主从之,颖采其议。乃任为咨议参军、左长史,专掌文翰。
《论衡》篇名。“治”指治乱安危,“期”指时期、期数。认为社会治乱,国家兴衰,皆由具有一定周期变化之自然条件所决定,与统治阶级之德行、才能、礼乐、教化无关。故“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
即“玉你伯牙”。
西晋永兴元年(304)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治寻阳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属江州。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以西、湖北武穴市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其后屡有伸缩。东晋咸和中移治柴桑县(今江西九江市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