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都下大夫
官名。北魏置。外都坐大官的属官,佐其审理案件。《魏书·沈文秀传》:“显祖重其节义,稍亦加礼之,拜(文秀)为外都下大夫。太和三年(479),迁外都大官。”太和改制罢。
官名。北魏置。外都坐大官的属官,佐其审理案件。《魏书·沈文秀传》:“显祖重其节义,稍亦加礼之,拜(文秀)为外都下大夫。太和三年(479),迁外都大官。”太和改制罢。
宋对广南西路羁縻南丹州少数民族的称呼。其地与宜州(今属广西)及西南夷接壤。开宝七年(974),求内附。元丰三年(1080),首领莫世忍入贡,其印以“西南诸道武盛军德政官家明天国主”为文,宋以南丹州印赐
①皇帝妃嫔称号。汉承秦置。《汉书·外戚传》:“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东汉废。三国魏置,视千石。晋废。南朝宋泰始元年(465)置,后以为散役三职之一。齐省。梁、陈亦置。②指平民。《后汉书·梁冀传》:
明九边之一。镇守总兵官驻今宁夏银川市。辖宁夏、宁夏中、宁夏后等卫,兴武、灵州、韦州、平虏等所,防区相当今宁夏贺兰山及甘肃景泰县以东,宁夏盐池县以西,石嘴山市以南,同心县及甘肃靖远县以北地区。
西夏牌符。铜质。一般为长方形铲状。长约5厘米,宽约4厘米。上有穿纽。正面刻西夏文“内宿待命”四字,背刻西夏文人名或番号。为宫廷宿卫者佩带。
秦置。在今山西汾阳市东南。属太原郡。西汉初封夏侯婴为兹氏侯,即此。东汉建安中分匈奴左部居此。三国魏移治今汾阳市,曾为西河郡治。西晋改为隰城县。
即“乞则里八寺海”。
西西晋人。司空刘琨长史。建兴四年(316),以并州降石勒,琨因此进退失据。②西晋上党铜鞮(今山西沁县南)人,字世彦。李熹孙。少有清节。永嘉末,历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③(?—324)晋人。道士李脱弟
1798—1837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字君谟。道光举人。少孤家贫,欲买书,母称贷得钱,买“十七史”读之,卷帙皆敝,遂通史学。及长,精研注疏,深湛经术,与同里陈澧交最久。著有《春秋古经说》、《后汉书
即“朱见潾”。
见“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