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回河之争

回河之争

宋神宗、哲宗两朝对导河东流抑北流的争议。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泛滥大名府、恩、冀等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东北入海,是为北流(原入海处在今山东利津附近)。嘉祐元年(1056),塞商胡决口,修六塔河,引河回故道。功毕,当夜再决。五年,又在大名(今河北大名东)第六埽决为二股河,经旧马颊河故道,至阳信(今属山东)东北入海,是为东流(下游河道在故道北面)。宋人解决这问题,除嘉祐初对修六塔河即已发争议外,有两次争议:(一)神宗熙宁初,一派主张维持北流,沿岸筑堤以防河水漫流,下游近海部分河床深阔,可作为防御契丹的天然防线;另一派主张塞北流,开二股河以导东流。神宗同意后说,于熙宁二年(1069)封闭北流。同年,黄河又在闭口以南向东溃决。至元丰四年(1081),澶州决口,恢复北流,东流淤塞。(二)哲宗时,回河东流之议又起。论者认为北边以塘泺阻契丹马足,若听任黄河流过,便成平地,无险可倚;又河口若再北移,南岸将属辽界,自河而南,地势平坦,直抵京师,更为危险。反对者则认为塘泺并无军事价值,地形北高,河道不会北移。争论数年,至绍圣元年(1094),封闭北流。但元符二年(1099),河决内黄,依旧北流,东流断绝,回河之争亦息。

猜你喜欢

  • 五工正

    即“五雉”。

  • 子午道

    从关中至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人以“北”为“子”,“南”为“午”,故名。《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5)王莽通子午道,“从杜陵(今长安县东)直绝南山(今秦岭),径汉中”。南口在今陕西安康县境。三国时魏、蜀

  • 王二娘

    ?—1216南宋琼州(治今海南琼山)人。黎族。其先世世袭琼管(今海南北部各县)安抚司,辖三十六峒黎族。绍兴间,其母黄氏以“抚谕”诸峒有功,受封为宜人,无子。淳熙八年(1181)宋廷准王氏袭封。以治理本

  • 刑统赋

    宋律学读本。律学博士傅霖撰。共二卷。将*《宋刑统》律文提纲挈领地撰成韵文,以便记诵。并略作注解。现存《藕香零拾》、《格致丛书》本,一卷。后人为《刑统赋》作注的有《刑统赋解》、《粗解刑统赋》、《刑统赋疏

  • 数术

    见“术数”。

  • 左巡御史

    官名。唐代御史台置,初以侍御史掌纠察违失,分左、右巡,以左巡监察京城之内,后以殿中侍御史掌知。寻以务剧,又选用京畿县尉。

  • 寸关尺

    中医名词。系寸口脉分三部的名称。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卷一平脉法说:“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西晋王叔和《脉经》卷一:“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 秦州回鹘

    河西回鹘的一支。活动于今甘肃天水一带,与宋通贡。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以其首领翟符守荣为神武大将军,安殿民为保顺郎将。

  • 熙宁

    宋神宗年号(1068—1077)。凡十年。

  • 舞象

    南诏兽舞节目。唐《岭表录异》:南诏王宴唐朝使臣于百花楼前,令演员引入金羁络首锦檐垂身的大象一只,合着音乐节奏,作腾踏跳跃动头摇尾的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