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
官署名。即尚书省礼部,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礼部。
官署名。即尚书省礼部,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礼部。
1782—1853清后藏萨南桔雄(今西藏仁布境内)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岁时被迎入扎什伦布寺坐床。五十六年廓尔喀兵入侵后藏时,曾短期移住拉萨。翌年清军驱逐廓
官署名。元天历二年(1329)置,秩正三品。领人匠织造御用纹绮及其他造作之事。隶昭功万户都总使司。领以卿二员,下设少卿、丞等官。辖金玉珠翠、大都织染、大都杂造三提举司及富昌库。寻罢。元统二年(1334
即“冉闵”。
1617—1682明末清初穷结秦瓦达孜(今西藏琼结境)人。藏族。出身穷结贵族家庭。明天启二年(1622)被认定为达赖四世·云丹嘉措转世,迎入哲蚌寺。后从班禅四世受沙弥戒及比丘戒,并在其襄助下,于崇祯十
又译歹都王。瓦剌贵族首领。也先弟。名阿巴把乞儿或阿孛伯。明时正统、景泰间,随其兄进兵中原。也先死后,率众西走。天顺元年(1457),联合阿剌知院子昂克秃,与东蒙古孛来抗衡。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代十六卫之一。龙朔二年(662)改左候卫置。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与右金吾卫同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以执御非违,领翊府及诸折冲府府兵。下设长史、录事及仓、兵、骑、胄曹参军事。
元代诸王封号,授螭纽金印。世祖第九子脱欢始封。老章、脱不花、帖木儿不花、孛罗不花等袭封。
亦称梅岭关。在今广东南雄市与江西大余县交界的大庾岭上。秦、汉以来为南北交通要隘。唐开元初张九龄因岭道险峻,开凿新路。五代后荒废。北宋嘉祐八年(1063),江西提刑蔡挺与弟广东转运使蔡抗重修大庾岭路,砖
官名。东晋南朝置。职掌如将军,而地位略低。统兵,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置于武陵郡,多由武陵内史领之。立府,僚属随府主名号轻重而定。南朝宋六品,陈拟八品,比秩六百石。若单任此职,则减太守、内史一阶,如其上设
隧或作燧。即亭候。因秦汉边塞诸亭多置烽火台,故名。一说亭、燧为边防哨所名,而燧较亭小,仅为守烽之所。或说亭、燧名异实同。汉代缘边塞、道路广置亭燧,各距三五里,屯燧卒以候望警备,以亭、燧长主之。数燧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