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庄帝
即元子攸。北魏皇帝。公元528—530年在位。鲜卑族。彭城王勰第三子。幼侍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封长乐王,位侍中、中军将军。武泰元年(528),以胡太后毒杀孝明帝,被尔朱荣立为帝。因荣遥制朝政,树置亲党,乃于永安三年(530)趁荣入谒时杀之。十二月,荣从子尔朱兆起兵复仇,将他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旋被缢杀于三级佛寺。谥孝庄帝。庙号敬宗。
即元子攸。北魏皇帝。公元528—530年在位。鲜卑族。彭城王勰第三子。幼侍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封长乐王,位侍中、中军将军。武泰元年(528),以胡太后毒杀孝明帝,被尔朱荣立为帝。因荣遥制朝政,树置亲党,乃于永安三年(530)趁荣入谒时杀之。十二月,荣从子尔朱兆起兵复仇,将他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旋被缢杀于三级佛寺。谥孝庄帝。庙号敬宗。
黄河重要渡口。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即此。一名南津,又名石济津。《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东燕县故城(今延津县东北)北,河水于是有棘津之名,亦
法律名词。指越级申诉。自汉至清皆禁止越诉。《唐律疏议·斗讼》规定,越诉及受理越诉者,各笞四十。邀皇帝车驾于仪仗外俯伏及挝登闻鼓以申诉冤枉者不在禁限。《元史·刑法志》规定,告人罪者,自下而上,不得越诉;
见“中尚监”。
?—1234金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东北)酌赤烈猛安人,字景略,又字晋卿。契丹族。抚州刺史石抹元毅之子。承安二年(1197),因父死王事,召为侍仪司擎执。贞祐三年(1215),累官为太常丞,参预讲议所事
清广西平南人。壮族。蒙得恩长子。参加金田起义。自桂转战至南京,为赞嗣君,曾参与外交事。咸丰十一年(1861)父死袭爵,称幼赞王,与干王洪仁玕、顺王李春发同理朝政。与洪仁玕等发《戒浮文巧言喧谕》。曾与林
东宫官职。《梁书·徐勉传》:“频表解宫职,优诏不许。”如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等。历代沿置,制度不一。
又名西天麦、御麦、玉米。原产美洲,明代自菲律宾传入中国。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番麦,一名西天麦,苗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
又名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越七盘岭入四川境,经朝天驿及广元市趋剑门关。为关中经汉中入巴蜀的主要通道。相传战国秦惠文王欲伐蜀,患山道险阻,作五石牛,言皆能粪金,以欺蜀王,蜀王令五丁开道导引,秦军随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保氏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掌规谏皇帝之任,正四命。下设保氏上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见“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