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焯
隋信都(今河北武邑)昌亭人,字士元。初以儒学为州博士。入隋,与王劭等同修国史,参议律历。开皇六年(586),洛阳《石经》运至长安,文字磨灭,奉敕与刘炫等考定。炀帝时,迁太学博士。后除名,优游乡里,以教授著述为生。曾撰成《皇极历》,为解决日、月不均匀运动问题,创立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公式,推算日食所在、食之起迄、食分多少等,所用岁差数值亦较精确,为隋唐历法发展奠定了基础。著有《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义》、《浑天论》等,均佚。《皇极历》颇受重视,收入《隋书·律历志》,得以流传至今。
隋信都(今河北武邑)昌亭人,字士元。初以儒学为州博士。入隋,与王劭等同修国史,参议律历。开皇六年(586),洛阳《石经》运至长安,文字磨灭,奉敕与刘炫等考定。炀帝时,迁太学博士。后除名,优游乡里,以教授著述为生。曾撰成《皇极历》,为解决日、月不均匀运动问题,创立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公式,推算日食所在、食之起迄、食分多少等,所用岁差数值亦较精确,为隋唐历法发展奠定了基础。著有《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义》、《浑天论》等,均佚。《皇极历》颇受重视,收入《隋书·律历志》,得以流传至今。
建康正、建康监、建康平的合称。南朝梁武帝初于京畿建康县置狱司比廷尉,设三官掌其事,职掌与廷尉三官略同。《隋书·百官上》:“建康旧置狱丞一人。天监元年(502),诏依廷尉之官,置正、平、监,革选士流,务
①官署名。隋代置,分大、中、小三等,以监、丞领其事。唐代隶少府监,掌铸造兵农之器,供给军士、屯田居民,惟兴农冶则专供陇右监牧。置监一人,丞一人;另有监作、典事等。宋初仅存空名,元丰改制废。②官名。隋代
①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十级。庶长,意为众列之长。秦汉两代因之。秦时多以军功得之。汉武帝时,卜式以数入财物,亦得赐爵左庶长。②官名。战国秦置,相当于将军。
官名。战国秦置,为县司空属吏,掌文书记事。《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军人买(卖)禀禀所及过县,貲戍二岁;同车食、敦(屯)长、仆射弗告,戍一岁,县司空、司空佐、史、士吏将者弗得,貲一甲。”
明代审判制度。以朝廷派官审理,又以宽大为宗旨,体现恤刑,故名。初无定制,成化十二年(1476)以大学士商辂建议,定以五年一行,遣官分行各地审理。十七年,又定在京亦五年一行。届时,由司礼监会同三法司堂上
佛教名词。梵文Sramana(沙门那)之略称,亦译室罗摩拏、娑门、桑门、丧门。意译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功劳、勤息。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人之通称,后专指佛教僧侣。据《瑜珈师地论》卷二十九称
官名。春秋时鲁、卫等国县邑之长,即秦之县令。新莽亦改县令(长)为县宰。
元代海外贸易条例。先后颁布两次:第一次在至元三十年(1293),共二十三条;第二次在延祐元年(1314),共二十二条。主要内容有:舶商出海手续,舶船回国时的检查办法,抽分抽税比例,禁止出口的货物种类,
1575—1629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人,字茂宰,一字长蘅,号香海,一号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家有檀园,亦以为号。万历举人。天启二年(1622)赴京会试,为兵所阻,遂返江南,寓居杭州皋亭山。工诗善书,
地名。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南。《元史·木华黎传》:成吉思汗十年(1215),攻金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败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