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制
①唐宋时皇帝自宫中直接发出的诏令。亦称内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学士及学士院,掌草拟重要诏书,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由皇帝许可后直接颁布,百官听于宣政殿。日常诏书仍由中书舍人撰拟。翰林学士所拟诏令为内制,中书舍人所拟为外制,合称两制。宋沿之。②撰拟内制官员的别称。唐宋用以称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者。宋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诰、诏令、赦文之类。”
①唐宋时皇帝自宫中直接发出的诏令。亦称内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学士及学士院,掌草拟重要诏书,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由皇帝许可后直接颁布,百官听于宣政殿。日常诏书仍由中书舍人撰拟。翰林学士所拟诏令为内制,中书舍人所拟为外制,合称两制。宋沿之。②撰拟内制官员的别称。唐宋用以称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者。宋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诰、诏令、赦文之类。”
即“伯思哈儿”。
金宣宗年号(1217—1222)。凡六年。
春秋时诸侯为和好而相会。《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说齐桓公有“衣裳之会十有一”。
唐高宗时制定的刑律。永徽初,高宗令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等修定律、令、格、式,永徽二年(651)颁行之,律仍为十二卷。三年,又令长孙无忌等与通晓法律者共十九人撰《律疏》三十卷,作为对律文的解释。四年,
蒙古国人,燕只斤氏。初为元太宗怯薛百夫长,从灭金。后任马步军都元帅。元太宗六年(1234)与阿术鲁领蒙古、汉军破徐州,金帅国用安投水死。太宗分赐诸王、贵戚民户,因徐、邳二州战后户不足万,乃以此二州为其
①官名。春秋楚置,掌一县政令。《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②爵名。春秋时楚国县大夫僭称。《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杜预注:“楚僭王,故县大夫亦僭公。
官名。供奉内廷之医官。(1)隋门下省尚药局置四人,正七品上。亦称侍御医。大业三年(607)随局改属内殿省。唐殿中省尚药局置四人,从六品上,掌供奉诊候。(2)明清太医院医官。明初设四人,后增至十八人。隆
清末民初上海学生团体。由陈绍虞、姜麟善等发起,宣统三年十一月(1911.12)成立,设社长一人,总干事员、会计、书记若干人。以“劝国民协助军饷,开导社会为宗旨”。采用宣讲和印发传单等方式,发动各界群众
古代算学术语。(1)古代以天元术所列方程中的未知量,相当于今之x。约出现于北宋。现存古算书中最早见于李冶《测圆海镜》。(2)单位一。此概念见于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
清初为察哈尔牧场,地名多伦诺尔,以多伦泊在其北得名。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大会喀尔喀蒙古诸部于此。雍正十年(1732),因商民贸易日众置厅,管理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四旗及蒙古内札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