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圉
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子朝之乱,单氏“伐东圉”,即此。
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子朝之乱,单氏“伐东圉”,即此。
1878—1910清末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字酌仙。早年在家乡组织平阳党(又称平洋党),后与王金发等结为生死交,从事反清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绍兴大通学堂学习,曾一度与吕逢樵等主持该学堂,训
外商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由英商创办。规模不大,资本为五千四百六十两银。
官署名。清宣统元年(1909)度支部奏准各省设立。专管清理各该省财政事宜,由度支部会同各省督抚督饬办理。掌稽核全省出入确数、改良收支方法及调查该省财政一切沿革利弊之权。设总办一人,度支部奏派正副监理官
官名。清代内阁属官。由大学士于内阁汉中书内委派,无定员。掌拟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稿。
周天子赐予卿大夫自置官吏以治家邑。《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郑玄注:“赐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后泛称君主赐臣下官职,亦称所赐之官。
书名。明陈建撰。二十四卷。建字廷肇,号清澜,嘉靖举人,曾任信阳知县。是书始自洪武,迄于正德,对当时影响甚大。隆庆时朝廷认为该书失实舛讹处甚多,命令焚版毁书,但流传仍广。清初马晋允又续此书至天启朝,有刻
隋开皇十年(590)改晋阳县置,改龙山县为晋阳县。隋末二县同治并州城(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为并州治。唐又同为太原府治。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城被毁,二县废;另于故城东置平晋县。明洪武
明兀良合三卫之一。即朵颜卫。以朵颜山得名。部族自称五两案(即兀良哈)。元代迁兀良合林木百姓至搠河(今绰尔河)和朵颜山(今索岳尔济山)一带。延祐年间曾设朵因温都儿兀良合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
律名。关于任用弟子的单行法律。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其中规定:除弟子籍不当,或置任不审,“皆耐为候”。秦以吏为师,故吏得以任用保举弟子。
即“娑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