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阁
宋朝阁名。真宗咸平元年(998)建。初收藏太宗、真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后真宗御书、御制文集移置天章阁。景德元年(1004)置龙图阁待制,四年置龙图阁直学士,大中祥符三年(1010)置龙图阁学士,九年置直龙图阁,皆以他官兼任。待制、直学士、学士为侍从职,直阁为贴职。南宋复于临安府建。
宋代皇帝藏书的地方,大中祥符中建,阁中藏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设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见《宋史·职官二》。
宋朝阁名。真宗咸平元年(998)建。初收藏太宗、真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后真宗御书、御制文集移置天章阁。景德元年(1004)置龙图阁待制,四年置龙图阁直学士,大中祥符三年(1010)置龙图阁学士,九年置直龙图阁,皆以他官兼任。待制、直学士、学士为侍从职,直阁为贴职。南宋复于临安府建。
宋代皇帝藏书的地方,大中祥符中建,阁中藏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设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见《宋史·职官二》。
官名。清朝太常寺神乐观之属官。顺治元年(1644)设,左、右各一人,正八品。乾隆七年(1742)兼隶乐部,八年裁。
官名。晋于王国置牧长,掌畜牧牛马之事。
宋朝选举官员考试方式之一。大小使臣、校尉,每半年一赴殿前司或马军司,考试弓马及七书义,称为呈试。合格者赴兵部铨量读法,注授武职差遣。宋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凡大小使臣、校尉,每半年一次赴殿前司或侍卫马
清初满族贵族参预国政之政治制度。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设理政听讼大臣五人,又称议政大臣,是为清议政制度的最早记载。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定子侄八人为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十一年,
官名。战国赵置。负责主造兵器的官员。战国赵国兵器题铭有“邦右佼(校)”。
见“国信所”。官署名。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置管勾往来国信司,属内待省。元丰改制后改称往来国信所,转属鸿胪寺。有管勾官二人,以都知、押班充任,掌与辽国通使交聘之事。南宋并入礼部。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掌理家畜繁殖改良事项。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七月三日公布的《种畜场组织条例》,设场长一人,综理全场事务;技术员二至五人,承长官之命办理技术事务;事务员二至五
官制用语。也称纠弹,即由某些专司监察的官员对其他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纠察、奏劾。《后汉书·史弼传》,“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北齐书·唐邕传》:“其未经府寺陈诉,越览词牒,条数甚多,俱为宪
官名。金朝置,掌稽察之事。设于陕西、河南,一至二员,秩正五品。宣宗南迁后,改称讥察使,秩从七品。陕西讥察使设在秦州,河南讥察使设在唐、邓、息、寿、泗五州。
官名。北齐太常寺置太乐署令及丞,掌诸乐及行礼节奏等事。隋唐沿置,宋称太乐局,金称大乐署,均属太常寺。元代大乐署属太常礼仪院。参见“太乐局”、“大乐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