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春秋战国置。管理闾里政务的长官。相当于里宰。《礼记·杂记下》: “夫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郑玄注:“里尹,闾胥里宰之属。”乡官,也称里吏、里正、里长、里君,掌一里之政。
官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司染署。
官名。北齐置于皇子王国,员额二人,掌文字书籍之事。
官名。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设置,由临时大总统聘请,以承应临时大总统在法律方面的咨询。
把守门口的人,即门役,属门亭长。《汉书·韩延寿传》:“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官署名。三国魏曾为秘书署别称。明朝置为综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和丞相后,六部分任庶务,直接听命于皇帝。因政务繁剧,仿宋制设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备顾
即“举状”。
吏员名。元代于六部置,员额一至二人,掌蒙文缮写之事。
官库名。唐置,属左藏,见“左藏署令丞”。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长才类科目。神功元年(公元637年)诏举,苏颋等七人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