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锦衣卫

锦衣卫

官署名。明朝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罢仪鸾司后置,秩从三品,所属有御椅等官七员,皆正六品。下设经历司,掌文书之事,又有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并兼管军匠。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设官与诸卫同。二十年,罢锦衣卫狱。成祖即位后,复锦衣卫狱,又增设北镇抚司,专掌诒狱,而以旧镇抚司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其职掌则由仪卫转为侍卫、缉捕、刑狱等事。成化(1465—1487)中北镇抚司刻有专印,所掌诏狱渐独立于锦衣卫外,凡狱事不报锦衣卫官,卫官亦不得干预,遂与东厂、西厂等组成特务统治机构,人称“厂卫”。


官署名。明设此官署,洪武十五年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

起初,锦衣卫原为皇宫禁卫军,掌车驾护卫。明太祖为加强统治,令其兼管刑狱。《明史·兵志一》:“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鹵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鞫实,本卫参刑狱自此始。”

成祖夺取皇位后,欲以威慑诸臣,命心腹为锦衣卫指挥使,专典亲军,兼管巡察缉捕,权力日重。所属南北镇抚司,南司理本卫刑名军匠,北司专治诏狱。

到后来,与东厂西厂并列,活动加强,为害更烈,成为有名的特务组织。

其长官原名都督,后改称指挥使。《明史·职官五·锦衣卫》:“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

猜你喜欢

  • 都司空丞

    官名。秦置,属宗正。入汉因之,平帝元始四年(后4)更属宗伯,为都司空令副贰,主宗室犯罪者。东汉省。官名,属宗正,为都司空令之副,佐令掌宗室罪人等事。参看“都司空令”条。

  • 内宰司

    官署名。秩正三品。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家令司改置,隶徽政院。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复改为家令司。天历二年,又改为内宰司。置内宰六员,司丞四员。下辖典膳署等机构。参见“家令司”。官署名。

  • 齐三服官

    官署名。汉朝齐地制作三服之官。三服即春献冠帻��为首服, 纨素为冬服, 轻绡为夏服。官名,汉置此官,主作皇帝冠服。《汉书·贡禹传》:“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

  • 金瓶掣签制

    清朝确定藏传佛教“活佛”继承人的制度。此教认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及诸呼图克图圆寂之后皆能自在转生,代代承袭佛号,称为 “呼毕勒罕”。呼毕勒罕的确定,向系达赖喇嘛所属之拉穆吹忠降神指认,以致秘相传袭

  • 总统府军事顾问

    北洋政府总统府军事处的属官。见“总统府军事处”。

  • 从事史

    参见“从事”。官名,也称从事,为诸从事之总称,各掌一方面的事务。《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校尉》:“从事史十二人。本注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

  • 知北院枢密使事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北枢密院官员。与北院枢密使共领北枢密院,或以北院枢密副使为之,或以他官为之。官名,辽朝置,为北枢密院副长官,佐北院枢密使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由其管。见《辽史·百官志》

  • 国子监讲书

    官名。宋朝初年置,太宗淳化五年(994)改为国子监直讲。后复置,以幕职州县官充任。掌以经术教授学生。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

  • 渠率

    渠通巨,率通帅。渠率即大帅,又称渠长、渠魁。多用于敌军主将或少数民族首领。《汉书·吴王濞传》“胶西王胶东王为渠率,与菑川、济南共攻围临菑。”参看“渠帅”条。

  • 王府掾

    官名,梁始于皇弟皇子府置掾,陈沿置。北魏、北齐与隋诸王府亦置之。唐亲王府置掾一人,秩正六品上,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