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堂

都堂

①即“都省”,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尚书省总署之称。②宋朝百官集议之所。北宋前期设于尚书都省,凡典礼之事当议者,皆下诏都省传当议之官赴都堂集议,由判尚书都省事主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旧中书东、西厅为门下省、中书省都堂,尚书省都堂为三省都堂。③明朝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及总督、提督、巡抚等官别称。①清入关前之理讼官。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设理国政听讼大臣五人,扎尔固齐十人。扎尔固齐又称都堂,佐五大臣理国事,专掌讼诉。


1、唐朝尚书省的办公厅称都堂。唐朝尚书省,本来称尚书都省,故其总办公厅称都堂。唐朝尚书省的总办公厅居中,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厅办公处,每行四司,左司统管;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办公处,每行四司,右司统管。见《通典·职官四·尚书省》。

2、明朝衙署长官称都堂。明朝称各衙长官为都堂,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和带有这种官衔的总督、巡抚皆称都堂。见清人梁章钜《称谓录·都堂》。

猜你喜欢

  • 驾部侍郎

    官名。两晋南北朝尚书驾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文帝定置为兵部驾部司长官,正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驾部郎”。参见“驾部”、“驾部郎”。官名。隋设此官,属兵部

  • 诸冶东道署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掌东部地区诸冶,领滏口、武安、白间三局丞。隶太府寺。隋并入掌冶署。

  • 委护军参领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护军参领。亦有额定人数。

  • 复姓

    因过继,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及后归宗,要求恢复本姓者,称为复姓。清制,凡官员复姓,京官由各该衙门咨部,旗员由本旗咨部,分别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和本佐领图记。在籍候补汉京官,由本籍总督巡抚咨部; 外官,

  • 为政

    春秋时郑国执政者的称谓。《左传·襄公二年》:“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为政又叫听政,其地位次于当国。参见“听政”。

  • 冯相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冯相氏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中大夫属官,掌观测历法时辰与天位的对应,来考察历法的精粗,下设冯相中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园陵佐吏

    官名,东汉置,为王侯属官,掌佐园陵啬夫祭祀和征求。《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诏零陵郡奉祠节侯、戴侯庙,以四时及腊岁五祠焉。置啬夫佐吏各一人。”

  • 三馆

    官署名合称。即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宋初置,掌修史、藏书、校书之事。置昭文馆大学士、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皆由宰相兼领。又置集贤院学士、集贤殿修撰、直集贤院、集贤校理、史馆修撰、直史馆、史馆检讨,直

  • 骁骑尉

    勋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置,为正七品下散官,八尉之一。炀帝大业三年(607) 废。唐朝再置为四转勋官,比正六品。宋初定为正六品勋官,徽宗政和三年(1113) 罢。金置为勋官十二阶中第九阶,正

  • 肃纪右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康熙元年 (1662) 设。掌边外蒙古狱讼案件。设郎中,满洲一人; 员外郎,满洲一人; 主事满洲一人、蒙古二人。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