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转运司

转运司

官署名。亦称转运使司。宋朝诸道(路)皆置,均调一道(路)租税以供国家支用,以转运使、副使主其事,兼分巡所部,监察官吏能否,其属有转运判官。辽朝置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奉圣州、蔚州、应州、朔州、保州转运使司,各设转运使、副使、同知转运使、转运判官掌其事,属南面财赋官。西夏亦仿宋制置,西夏语音“怀酩罗”,其都转运司属中等司,三品;边境转运司属下等司,四品。金朝于中都路置都转运司,其余各路置转运司,设使、同知、副使、都勾判官、户籍判官、支度判官、盐铁判官、都孔目官及知法等官,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上京路、北京路亦曾短期设过都转运司。章宗泰和八年(1208)以其权轻,州县不畏,不能规措钱谷,遂加强其职权。诸路转运使由按察使兼任,同知转运使由按察司副使兼任,转运副使由签按察司事兼任。个别地区转运使兼任按察副使。


官署名。辽金皆置,掌转运粮食等。辽代在山西、奉圣州、蔚州、应州、溯州、保州等地置转运司。其官有转运使、转运副使、同知转运使、转运判官等。见《辽使百官志四转运司》。金代的转运司不掌河仓漕运,漕运另有漕运司,而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见《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及注。

猜你喜欢

  • 泽虞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国家湖泊水泽政令。《周礼·地官》:“泽虞,每大泽大薮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徙八十人; 中泽中薮如中川之衡; 小泽小薮如小川之衡”,“掌国

  • 司弓

    官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毡库之属官。掌备弓处事。初名“弓匠固山达”,额设五人。康熙十五年 (1676) ,改为“弓匠协领”。二十一年,定为正七品。乾隆二十四年 (1759) 改是称。四十四年定为六品

  • 中隶

    见“都史”。

  • 针工

    流外官名。唐代于太常寺太医署置,员额二十人,流外三品。掌与针师同,惟地位稍逊。参见“针师”。

  • 宗人令

    官名。明置,为宗人府长官,掌皇九族属籍,按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等事。见《明史·职官一·宗人府》,参看“宗人府”条。官名。明置,为宗人府的主官。见“宗人府”。

  • 掌囚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掌囚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掌拘于刑部的囚犯,下设掌囚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遂法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遂法上士佐官,正二命。

  • 大司徒司直

    官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初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司直不变,故丞相司直,即大司徒司直(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光武即位,仍置大司徒司直,建武三年“三月壬寅,以大司徒司直伏

  • 兵杖局

    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掌造军器。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下设提督军器库太监一人,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无固定员额。所属机构有火药司。

  • 左领

    军府名,隋朝置。《隋书·百官志下》:“左右领左右府,各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六十人掌宿卫侍从。各置长史、司马、录事及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