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记名

记名

清朝吏部奖叙制度。指官员有功,登记备考之例。凡文武官员著有勋绩,须交吏部或军机处存记其名,遇缺奏请任用。


官员奖励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规定。记名和进等均为县知事奖励的第二等。

猜你喜欢

  • 兵马司指挥

    官名。明清京师分五城兵马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 (1368—1398) 中设,于南、北两京五城各设一人,秩正六品。所属有副指挥、吏目等员。清顺治 (1644—1661) 中沿设,京师五城各一人,隶于

  • 轻骑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晋书·苻坚载记下》:“坚於是以骁骑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与陵江将军姜飞、轻骑将军彭晃等配兵七万,以讨定西域。”

  • 太子右司御副率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右宗卫副率置,太子右司御率府次官,员二人,从四品上。中宗神龙元年(705)又改为右宗卫副率,睿宗景云二年(711)复名右司御副率。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官存而无职司

  • 骠骑将军中书监

    官名合称,骠骑将军,西汉置。为重号将军,掌征伐。中书监,三国魏文帝置,与中书令共掌机密,典尚书奏事。《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正始)九年春二月,卫将军中书令孙资,癸巳,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逊位

  • 丞相府

    官署名,为丞相办公的官署,历代多沿置。《汉书·严延年传》:“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

  • 保颐大夫

    金朝太医阶官名。二十五阶之第四阶,秩正五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五品上,称保颐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 巡段江工司

    海关海事部巡工科洋员。地位次于巡江工司。见“海事部”。

  • 余子

    官名。春秋战国晋、魏等国置。掌管公卿大夫之庶子事务。《左传·宣公二年》:“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杜预注:“皆官名。”《吕氏春秋·报更》: “张仪,魏氏之余子也。”国君的近卫。春秋时晋国置。余子本

  • 骐骥院副使

    官名。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置,分左、右二使,简称骐骥副使。初为骐骥院副长官,后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

  • 承奉

    官名。明洪武九年 (1376) 于殿庭仪礼司置。一人,从八品,掌赞导礼仪等事。十三年革。官名。承奉是承奉郎的简称。隋文帝在吏部另设通议、朝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隋朝的吏部,为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