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职方

职方

①《周礼》官名。掌天下地图及四方职责。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隶夏官府,设官职方中大夫,下设小职方中大夫、小职方上士,辖土方中士、山师中士、川师中士、怀方中士、训方中士等。掌管天下图籍、山林川泽之名及四方职贡。隋唐五代置为司,隶兵部,设郎中、员外郎一人及主事等官,掌地图、城隍、镇戍、堡寨、烽堠及征防路途远近诸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司域司,咸亨元年(670)复旧。宋朝沿置,亦隶兵部。北宋前期设判职方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掌受诸州闰年图及图经。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郎中、员外郎,掌地图及城隍、堡寨烽堠、四方海外归朝内附诸事。后或兼领库部,或由兵部郎官兼。明初置职方部为兵部属部。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清吏司,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后间有增置。以郎中主司事,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三年一报地图,以听征调之令; 阅视修浚城池,因事增置镇戍将校,设兵屯戍; 巡视操练,请命将出师,悬赏罚、调兵食、纪功过,及关津、缉捕、整顿军伍诸事。南京兵部亦置,掌守卫南京内外城门及皇陵,操练各营及江操官军,维持南京地方治安等。清沿置,设郎中七人,满州五人、汉二人; 员外郎五人,满州二人,蒙古一人,汉二人。下设承发、督漕、关引等科,直隶、两广等甲,分别办理各项事宜。


1、官署名。唐代兵部所属有职方,为兵部的一司。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等。其官有职方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宋沿唐制,其属为三部:职方、驾部、库部。见《宋史·职官三·兵部》。明清兵部皆设职方清吏司,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等。见《明史·职官一·兵部》、《清史稿·职官一·兵部》。民国初期内务部也置,掌管疆域图籍。

2、官名。周有职方氏,掌地图职贡等。北周承此制。隋初有职方侍郎,炀帝改称职方郎,掌地图等。唐宋有职方郎中、员外郎。明清也设此官,民国初期也置。详见各该条。

猜你喜欢

  • 司府卿

    官名。即太府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府卿。

  • 第三清

    官制术语。指“清官”中的等级,与官品虽有联系,但不相同。《魏书·明亮传》:“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宣武帝) 延昌中 (512—515),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

  • 司事生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三人(不常置),每镇五人,正六品,副军校充,奏补。掌承办杂务,由护军官、军需官等差遣。军中佐官名。清末设于新军军、镇两级,掌理各种事

  • 灯烛郎君

    官名。辽朝北面官,灯烛局官员,掌御帐灯烛等事。宫廷给使名。辽置,属灯烛局。见“著帐局”。

  • 县参事会

    县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民国初年,各省除设县议事会之外并设有县参事会,为办理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但可以代替县议事会议决各种事项,在一定条件下兼具立法机关的性质。其议决的主要事项为:一、县议事会议决事件的

  • 敕局

    即“详定编敕所”。

  • 西伯

    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即周文王。《孟子·离娄上》:“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史记·殷本纪》:“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官名,商朝置,为西方诸侯之长,因周

  • 南园丞

    官名。东汉置,隶少府属官钩盾令,员一人,秩二百石。南园,地名,在雒水南。官名,东汉置,属钩盾令,俸二百石,掌南园离宫。南园在雒水南。见《后汉书·百官志三》。

  • 司宰正卿

    官名。即光禄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光禄卿。

  • 给事狗监

    官名,汉置,掌养天子之狗。《汉书·李延年传》:“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注:“师古曰:掌天子之狗,于其中供事也。”官名。汉代少府所属,见《汉书·李延年传》。掌同狗监。参见“狗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