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耆长

耆长

五代、宋职役名。又称三大户。五代后周时,以百户为团,每团以三家大户轮充耆长。宋初沿置,选乡村第一、二等户充任,维持治安,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神宗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改为雇役。行保甲法后,由保正取代。南宋时,福建路仍设,或轮差或雇募。


乡役名。又名三大户,始于后周。《文献通考·职役考一》记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诏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凡民家之有奸盗者,三大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均之。”耆长选举,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北宋前期沿用此制,轮差第一至第三等户充任,作为乡役,维持治安,并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实行免役法,耆长改为雇役。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实行保甲法后,由保正取代耆长。南宋时福建路仍轮差或雇募耆长。

猜你喜欢

  • 劝农宣慰使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与十二年(公元724年)两度以字文融为劝农使; 广德二年(公元765年)九月,以太子詹事李岘为江南东西及福建等道知选事并劝农宣慰使。

  • 左中候

    官名,为将作少府属官,与丞共掌治宫室。成帝阳朔三年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 超擢

    即超迁,指官员不拘资格及年资的升迁。《明史》卷一三八记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帝谓吏部曰:‘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超擢者九十五人。”同书《严讷传》记严讷于世宗时代郭朴为吏部尚书

  • 鲁兵将军

    官名。北魏置。明元帝(409—423)时安原镇守云中,以功加此,后迁驾部尚书。见《魏书·安原传》。

  • 源士

    官名。明朝六科属官。洪武(1368—1398)中改原元士而置,共八十一人,取六科为事之本源之意。二十四年,复改名给事中。官名。给事中的别称。明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见《明史·职官三》,参看“给

  • 南枢密院直学士

    见“枢密直学士”。

  • 检典厨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检点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厨”。

  • 流出视品

    隋唐均有流外视勋品、视二宝至视九品之差,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唯留萨审府袄祝及萨宝率府、萨宝府史,余皆罢。

  • 祠祀长

    官名。秦置,属詹事。入汉因之,成帝鸿嘉三年(前18)詹事省,遂并属大长秋。主皇后宫祠祀。又,汉朝诸侯王国亦置,秩比四百石,职掌同。官名,秦置,汉沿置,属詹事,掌皇后宫祠祀,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改属大长

  • 京师分区警察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为京师警察厅的下属机构。依照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八月公布的《京师警察厅分区规则》,北洋政府将清末在京师内外城划分的二十三个分区裁并为二十区,各区设置警察署,以署长为主官,下